[金陵十三钗]:谁的金陵谁的钗 (试发表)

其他 创作
  这是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这是部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不,这只是部张艺谋的电影,金陵或是钗,甚至那段惨烈的历史,都只是老谋子镜下虚化的背景。我看到了观众趋之若鹜的反应:哭红眼睛、咬碎银牙、叫好连声……看到了巨大话题效应下白灿灿的银子,却唯独看不到制作人员的真心。那份对电影的爱,在老谋子那里,消失了那么久,重归之日,遥遥无期。   
贝尔亮相后,在子弹嗖嗖乱飞中伶俐的身手,让我深信这是部爱情动作片
贝尔亮相后,在子弹嗖嗖乱飞中伶俐的身手,让我深信这是部爱情动作片
  原著(我看的是中篇版本)是以这样的笔墨开头的:“我姨妈书娟是被自己的初潮惊醒的,而不是被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城外的炮火声。”在重大悲壮的历史面前,懵懂无知的少女,只是身怀对自身变为女人的忐忑与惶惑。如果电影以这样的画面开场,将是极为震撼人心的冲击:整个城市的沦陷,以少女猩红潮湿的鲜血为引——这是个体的、鲜活的体验,而不是僵化的、固态的史册。然而,没有。在喧天炮火和灰扑扑尘土中跑来的大明星贝尔,只是平淡宣告着:我们在战争特效和明星选择上是花了钱的,物有所值哦亲。   是的。贝尔。原著中贯穿全书的英格曼神父,在“蝙蝠侠”出场之前便已死去,在电影里,贝尔从唏嘘胡渣的小痞子到眼神忧郁的伪神父,“完美”诠释了在大恶当前下,人性的复苏。身材曼妙的秦淮艳妓亦然。从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开始,把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拔到了至高点。至于原著里和妓女有着暧昧关系的国军,在片中完全成为“高大全”的代表,当佟大为以一己之力,用赛孔明的谋略和赛吕布的勇猛击倒了意欲强J女学生的日本小分队,你便会知道,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哦,不得不提的还有乔治,为了拯救女学生,毅然决定男扮女装——当贝尔泪眼汪汪地对他说“你知道你接下来要面对什么吗”时,我虎躯一抖地以为:小伙子要成东方不败了。当然,我很快发现,是我重口味了。   《金陵十三钗》是这样塑造片中人物的:日方:全然大坏蛋;非日方:都不是坏人(汉奸爸爸用自己的特殊关系让女学生们脱离虎口,结局却必然是死亡)。而原著中豆蔻被日军轮J的部分,为和谐计,暴露不多,却表现得更惨烈:不但死了,还多了一个好姐妹黄泉路上行——这种设计,套用朋友武束衣的话“我故事讲得再差,我把犯罪过程拍得很猛,你看着总是要揪心的”,简单易行得很,也粗暴直接得很。   
扭啊扭,扭到心里去(此处应配上小曲《秦淮景》)
扭啊扭,扭到心里去(此处应配上小曲《秦淮景》)
  不客气地说,看完[金陵十三钗],我除了女主角妖娆的背影和浑圆的臀部,什么印象也没留下。面对这部被不少人交口赞誉的影片,我甚至无法不怀念陆川的《南京!南京》。在这部同样描绘南京大屠杀的影片里,起码,我看到了作为个体的人——地位身份不同的女性、军人、妓女、日本人,哪怕在大历史的倾覆下,这气息是那么微弱。    记得那年看[叶问]》,当片尾叶问猛抽日本人时,整个影院的观众如同打了鸡血般的亢奋,鼓掌不息,带动此片飞跃成为该年的“黑马”。而到了更热血的[叶问2],小叶子却无法不设计一个拂袖而去的外国人,那是他,对电影的真心,更是对人性的认知。善或恶,黑或白,绝非用肤色、国籍可简单界定。而真实的叶问大师,若泉下有知,想必会喟叹一声:历史就是供后人涂抹的娼妓。罢,罢,罢。   在这部贩卖国难和民族主义的影片中,所有的拔高,都显得那么苍白和矫饰。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影片男主角贝尔,却在现实中国,重塑了一次光明骑士的勇敢之旅。尽管,“蝙蝠侠”此次遭遇到的黑暗力量,令他铩羽而归,但我相信,就如歌谭镇般,正义终究战胜邪恶。   欢迎钢铁侠、绿灯侠、超人、蜘蛛侠……来完成蝙蝠侠未竟的使命。   而十三钗?让老谋子继续躺在钱堆上,幻想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吧。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泉的向日葵,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1-12-17 0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