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静水深流——刊于121期《风尚志》
(童亮/文)
【引文】人的成长过程,跟节目竟是一模一样的。你开始越来越接受自己,就像老邻居一样,看了他十几年的为人处世,最后接受了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我也这样,既是主角又是旁观者,看自己的一切,看自己节目的一切。
我从来不会说“听众朋友们,你好”,同样地,我也从不写稿,在话筒前,我只是全情投入地在对一个“你”倾诉。新进台的一个DJ,她很喜欢我节目,想看看我是怎么说话的。她以为我会有个稿子,结果她发现我就是一个人好像看着外面的导播室,但眼睛是空洞无神的,就是这么一个很游离的人自己对着话筒摇头晃脑地抒情。而我,对此浑然不知。
听众在我眼里是个体,我会有一对一的角色感,好像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人,“你”就是我要找的知音,“你”听得懂我,我也懂“你”,于是“你”能够包容我的全部。说错话也好,不得体也好,哪怕太冲动,都是我给“你”最直接的反应,是一种叫做“当下”的东西,真实注定了不完美,却也注定了有趣。
这种有趣不仅是电台工作让你保有充足的个人时间、丰富的个人空间,更在于几平米方寸之大的世界,变成了你与很多同类的乌托邦。
电波那端的人与我,并不相识,也许此生都不会见面,相隔千里却远胜身边见过数面的人。任何时候,我的情绪,好或者不好,自己听不出来,可他们每次都能听出来,你就觉得这群人真是奇了,他们怎么那么厉害。而后来,我明白了,只有从内心出发的,才能最终抵达内心,我在话筒面前最坦白,没状态就说没状态,开心的时候就说得忘乎所以。直播时的蠢事情,之后我想干也干部出来,而同样,说过的那些智慧话语,之后我都不相信是自己说出来的。扒下美丽的衣服吧,才会让你因为真性情而可爱,不要携带那么多镜子地活着。
有些夜晚,我也会一句话都不想说,那时候我会想自己如果是个会计多好,闷头做账就行,可我偏是个话筒临时持有者,它就是你的,你没办法丢掉。这样的夜晚,我并不会离开或消失。这么多年在北京,我只有一次请过假,是因为颈椎的问题,倒在床上起都起不来,其他的夜晚,不论我状态如何,我都会在。
“我在”就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我在”就是邀请有缘的朋友到我的精神世界里面来走一遭,就某首歌来聊一聊当下的感受,没有视觉的冲击力,也不会有语言的强势,我渴望像中国的水墨画那样,有的只是一种感觉。我与电波那端的“你”,都是一类人,内心敏感表面平静。
现在这个阶段的我,会希望自己像水,平静淡然,却流有余味。
【手记】我们约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馆。绿植很多,色彩浓郁。我在路边迎她,走过来的时候,陌生人间惯用的含羞,让我们互相回避了对方的视线。走近时却又自然熟稔地闲聊。她比我想象中清瘦,手机屏幕是梵高的Night Cafe。是的,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她很真诚。
【引文】人的成长过程,跟节目竟是一模一样的。你开始越来越接受自己,就像老邻居一样,看了他十几年的为人处世,最后接受了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我也这样,既是主角又是旁观者,看自己的一切,看自己节目的一切。
我从来不会说“听众朋友们,你好”,同样地,我也从不写稿,在话筒前,我只是全情投入地在对一个“你”倾诉。新进台的一个DJ,她很喜欢我节目,想看看我是怎么说话的。她以为我会有个稿子,结果她发现我就是一个人好像看着外面的导播室,但眼睛是空洞无神的,就是这么一个很游离的人自己对着话筒摇头晃脑地抒情。而我,对此浑然不知。
听众在我眼里是个体,我会有一对一的角色感,好像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人,“你”就是我要找的知音,“你”听得懂我,我也懂“你”,于是“你”能够包容我的全部。说错话也好,不得体也好,哪怕太冲动,都是我给“你”最直接的反应,是一种叫做“当下”的东西,真实注定了不完美,却也注定了有趣。
这种有趣不仅是电台工作让你保有充足的个人时间、丰富的个人空间,更在于几平米方寸之大的世界,变成了你与很多同类的乌托邦。
电波那端的人与我,并不相识,也许此生都不会见面,相隔千里却远胜身边见过数面的人。任何时候,我的情绪,好或者不好,自己听不出来,可他们每次都能听出来,你就觉得这群人真是奇了,他们怎么那么厉害。而后来,我明白了,只有从内心出发的,才能最终抵达内心,我在话筒面前最坦白,没状态就说没状态,开心的时候就说得忘乎所以。直播时的蠢事情,之后我想干也干部出来,而同样,说过的那些智慧话语,之后我都不相信是自己说出来的。扒下美丽的衣服吧,才会让你因为真性情而可爱,不要携带那么多镜子地活着。
有些夜晚,我也会一句话都不想说,那时候我会想自己如果是个会计多好,闷头做账就行,可我偏是个话筒临时持有者,它就是你的,你没办法丢掉。这样的夜晚,我并不会离开或消失。这么多年在北京,我只有一次请过假,是因为颈椎的问题,倒在床上起都起不来,其他的夜晚,不论我状态如何,我都会在。
“我在”就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我在”就是邀请有缘的朋友到我的精神世界里面来走一遭,就某首歌来聊一聊当下的感受,没有视觉的冲击力,也不会有语言的强势,我渴望像中国的水墨画那样,有的只是一种感觉。我与电波那端的“你”,都是一类人,内心敏感表面平静。
现在这个阶段的我,会希望自己像水,平静淡然,却流有余味。
【手记】我们约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馆。绿植很多,色彩浓郁。我在路边迎她,走过来的时候,陌生人间惯用的含羞,让我们互相回避了对方的视线。走近时却又自然熟稔地闲聊。她比我想象中清瘦,手机屏幕是梵高的Night Cafe。是的,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她很真诚。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