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

作者:
胡洪侠
作品:
书情书色三集 (散文 创作) 第1章 共2章
发表于:
晶报,2010-2011
香港:旧书店里的小风景 【学津之“迷津”】 在香港学津旧书店买书,手不能伸得太长:看看外面一层就可以了,如果翻出书架里层的书,又碰巧碰见了你喜欢的,那你有麻烦了。结账时,男老板会迅捷而准确地挑出里层的书,顺手扔到他身后的书堆上。你还没想清楚这是为什么,他早已埋头继续读书去了。你只好问:“为什么不卖?”他头都不会抬,只一味嘟嘟囔囔“不卖不卖不卖”。真正是岂有此理,竟有此事。前几天再去,见男老板不在,柜台里坐着位女士,大喜,遂大胆挑了一堆里层的书,派同伴去结账,想看看能否扭转败局,蒙混过关。女老板倒有几分客气:“这些书不卖。”同伴说但是……但是究竟为什么呢?“这些书,价格是多年前标的,现在卖,价格不对了。”同伴说那你说嘛多少钱卖嘛。女老板有些犹豫:“……好吧。”即顺口一本本报出新的价格。听着并不离谱,我欣然照单全收。离开学津,犹如走出迷津,我对同伴说:“这算是我香港淘书史上难得的一场胜仗。” 【旧书似旧人】 在香港旧书店见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简体版旧书,尤其偶遇几种未曾谋面或心仪已久的精装书,仿佛海外旅行时邂逅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立刻就想拥抱,感觉很惊喜,很亲切,很想倾诉,很想请她吃饭并一醉方休。在内地旧书店遇到这样的书,感觉会略有不同:大家相互点点头,笑笑,淡淡的,大不了说说天气。非得等到突然想起了什么,有了感觉,才会一起去找个饭馆,接着聊。 【更高也更远】 香港新亚书店原来开在旺角一间大厦的三层楼上,而且几十年都在这三层楼上,比惯常的“二楼书店”高一层。可是最近去找却找不到了,问另一间书店的老板,说是搬到了好望角大厦十六层。“二楼书店”如今越来越少,坚持开下来的,因为斗不过年年递增的高房租,只好纷纷率千万卷新书旧籍搬往四楼、七楼、十楼,新亚的十六楼算得上是香港旧书业的“新高度”。书店的层层攀高,其实是书业的节节败退。原在中环史丹利街的神州书店也早就躲到“远东”,驻扎在柴湾了。香港迎来了旧书业“更高更远”的时代。 【两个人,两卷书】 香港新亚书店的店主老太太年龄已经很大了,八九十高龄了。她的儿子年龄也很大了。母子俩在好望角大厦十六层继续守着一屋子旧书,坚持着。进得门去,见书堆得满天满地,一条仅容一人逡巡的窄径,将几十平米的房间勾勒成一个笔画凹凸不平的“回”字。书山有路勤为径?这里不是,这里是书山有路“挤”为径。要想“勤”,没空间。看着端坐书山一角、听力不济、苍发满头的老太太,和她笑容满脸、沧桑也满脸的儿子,心里生出的是敬重,也有悲凉。这母子俨然是两卷珍本旧籍,一为老式线装,一为旧式平装。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胡洪侠,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1人
« 上一章  |  下一章 »
向三峡
2011-04-02 10:49:20 向三峡

两次去学津都吃了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