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绿皮车

散文 创作
尼佬 发表于:
《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 2010.11.7
绿皮车
绿皮车
我觉得我很幸运,在北京与上海间的那辆绿皮车停运前的10天,终于搭到了它。6月的兖州还不算热,其他T字头或K字头也好买,但这趟1461车票却是一票难求,只有问旁边那些神神秘秘的大姐阿姨,终于弄到了一张兖州到南京的卧铺,加了20元都不到100。还在雾气蒙蒙的时候,已经到了俨然南方的滁州,坐下看下江风景,很快就到南京下关了。 这感觉还不赖,于是我冒失地上了南京到扬州的绿皮车,9元票价。这下却终于体验到下江火炉的威力——整个旅程,我的脸都在不停流汗。在车中途莫名停驰半小时的时候,地板仿佛出了千万蒸汽在上升,穿过裤管与我胸前的滴汗会和,噢,湿漉漉的江南,我想。 那亦是另一个幸运,今天查车次,南京到扬州的绿皮车也停运了,换上了空调车。原先的空调车又换上了子弹头,大声吆喝叫卖的乘务员大嫂换上了所谓空乘标准的年轻小姐。从绍兴到杭州,我搭了动车的一等车厢,同车旅客还真是不同,脚下的蛇皮袋,换成了LV。先进的,忙碌的,迅速的东部,在2010年基本彻底抛弃了绿皮车。只有默然干涸的西部,或是一些天涯海角的偏僻之地,譬如湛江到桂滇,依旧有绿皮黄带的老火车在穿行。 豆瓣有个“绿皮车的执念”小组,有人在为绿皮车写诗,有人说,踏上绿皮车旅行,“就像在侯孝贤的电影里穿行”。这似乎有点美化西北的植被状况,换成贾樟柯电影还可能比较合适,尤其是《站台》。现在的子弹头,哪里能像绿皮车一样,两手撑开窗户,拼命向追着车的那个人儿挥手,或者嚎啕大哭。 喜爱绿皮车的人,都是怀旧的人。现在说绿皮车,仿佛是稀有动物,可是回到二十年前,中国的火车,不都是绿皮的吗?就像那会儿的警察服装一样绿,少男少女对军装飒劲十足的膜拜,出了八十年代才消亡。绿皮车代表了站站随意下车,啃个馒头走江湖,跟着陌生人去异乡吃喝也毫无戒心的年代。 据说,我们的警察的衣服换颜色之前,那绿皮黄带的火车——代表人民共和国前30年工业努力的22型客车已经不再生产,也就意味着,目前还在跑着的这些绿皮车,至少都有近20年的芳龄。20年在欧洲,或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许不算啥,可在我们这个八十年代住宅小区已经开始拆迁重建的疯狂世代,它显得多么格格不入啊,只能了流放到游客和东部傲慢的城市人想不到的去处,驰进森林和戈壁,等待生命完结。 也许节日的绿皮车是嘈杂污糟难耐的,但抛开这些日子和身段,你总能发现庶众的其乐融融。我记得,从漠河翻过大兴安岭,终于在满归小镇遇见了火车。那是大兴安岭还没有醒来的凌晨4点半,却似乎半个镇的人都涌到了火车站,没人买票,嘻嘻哈哈地上车补,青春少年们叽叽喳喳说着三小时后到站学校的八卦,老太太拎着一篮鸡蛋,准备到根河看儿子,那里众多的青壮年,成日穿行在松柏和白桦中。 所以当开往拉萨的火车呼啸而来时,所有绿皮车的老粉丝都激动了。这个叫25T BSP的家伙,怎么跟二十年前的老家伙这么像?瞧那车身,瞧那车头,仿佛火车游侠借尸还魂,尽管车窗不能轻易打开了,尽管一路空调,但有两边闪过的唐古拉山和草原,那种铁轨上漂流无尽的感觉又重来到,已足够。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尼佬,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3人
最后更新 2010-11-07 15:54:54
江小瀚
2013-09-22 10:31:43 江小瀚 (庸人想太少,矫情逼多自忧。)

东北现在还有不少 沈吉线上有一列早上7点多发往吉林的 大概晚上4点多到吉林 有机会还要去怀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