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媒 ( 全部 )

发表于:南都《南方評論》2010年3月28日
有位朋友跟我說:一個人開不開放,看他飲食口味接受範圍廣不廣就知道了,就是說,口味愈雜的人愈開放。 我想他講得有一定道理,卻不能說完全對。也有人著書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人們口味喜厭之原因,例如,人們喜歡排骨,是因爲排骨周圍的肉所含脂肪比率奇高,人類更喜歡高脂肪食物,所以排骨極受歡迎。此類“科學”角度,對我而言,亦太過“一刀切”。觀察所及,大曰文化,小曰... (4回应)
发表于:南都《南方評論》2011年4月17日
馬格列特最出名的一幅畫,畫中一支煙斗,底下一行字“這不是一支煙斗”。米蘭·昆德拉近日給法國《世界報》做了幾大版的對話問答,開頭即套用煙斗句式,“這不是一份訪談錄”。 的確,這不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訪談錄,提問是虛擬出來的,回答,則全為昆德拉作品中摘選的句子。原因很簡單,廿五年來,這位《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作者,亦不能“承受”任何媒體訪問。那本小說在法國出版兩...
发表于:南都《南方評論》2011年8月14日
去看好友在圖爾老城區剛買的舊房子,友人領我們到老城區逛一圈,無意中進入一條舊街,時尚小店同樣旁立,噫,奇怪,為何地上有些圓形、十字形,甚至不規則幾何圖案,並且斜斜排列一長行?又並非青少年噴漆塗鴉之作,而是用淺色地磚嵌畫,四周深灰地磚一襯托,額外顯眼。 狐疑間,一連跟走幾步,忽然擡頭一看,半截教堂殘壁由地下深處冒上來,斷垣廢柱往上堆砌,竟然仍存留一棟高聳入天...
发表于:南都《南方評論》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三日特刊
有學者認爲,二十世紀中期法國興起的“新廚藝”運動la nouvelle cuisine,早源於十九世紀末日本廚藝在巴黎的影響,其時日本餐館比現在還多得多(眼下巴黎的日本餐館,惟恐一半以上爲華人老闆)。說“新”,那是緊跟“新小說”“新浪潮”電影等運動而言。經由兩本相互競爭激烈的美食評點手冊,《高埃米由Gault et Millau》和《米其林Michelin》,推波助瀾,“新廚藝”將大廚們推至藝術家地... (3回应)
发表于:《萬象》二〇一〇年三月號
十二年前,弗郎明戈女藝人Eva Yerbabuena在《Flamenco Women》紀錄片中初開豔踢,踢躂激蕩之韻律,與英倫導演刻意營造之三十年代黑白片風,反沖出一股獨特味道,Eva由此踏上揚名之帆。十二年後,她舞藝更無比老辣,我貪心想瞭解她更多,發現關於她的最新一部法語紀錄片叫《Eva la robe de Grenade》。乍一看眼花,以爲la robe de Grenade說的就是石榴裙,“石榴”法文作grenade嘛。不過,...
发表于:《萬象》二OO九年二月號
自從一柱方尖碑立在協和廣場上,古埃及文化在巴黎似乎變作一道好唱的經。盧浮宮玻璃金字塔不說,且說未來二O一二年將要落成一座摩登大廈,高一百八十米,離艾菲爾鐵塔不算遠,竟是一座切扁了的金字塔。 一些本來極有價值的東西,如果太出名,成了象徵符號,反倒很難對它的本來價值産生真實感情。像蒙娜麗莎,到處可見,隨處可聞,由杜尚對她加鬍子撇須的捉弄開始,不斷出現達利、Fern...
发表于:《女友》花園版2008年8月期
【算是長園的一份簡介吧】 Q:看你的博客,能感受到長園的花開得熱烈,也能感受到你的生活和花園的一種交融,你能簡單介紹一下你的花園嗎? 長園:我所居住的地方在法國北部靠比利時邊上,一個叫「維馬革」的小鎮。由十九世紀開始,法國北部傳統的一種城市規劃是:先開出一條路,沿路側邊的地分割成一塊塊的長方形,前邊拿來建房子,後邊作花園,所以花園一般也呈長方形.. (2回应)
長園/陳潁宇
  • 作者: 長園/陳潁宇
  • 写作类型:杂文/非文学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856 )

  • erdos808
  • 長園花事
  • 六一漫游
  • 天马
  • -V1
  • Solidi
  • jiajian
  • Déjà-vu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