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面包与葡萄酒 (试发表)

诗歌 译作
译者按: 《面包与葡萄酒》写于1800年冬天,是荷尔德林诗歌中思想最为深刻、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之一。在国内,它因海德格尔的阐释而广为人知。目前这首诗有多个译本。最早冯至先生就节译过此诗,后来孙周兴、刘小枫等当代名家也迻译过本诗的第七节。顾正祥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次翻译了诗歌全文(见《荷尔德林诗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顾先生是翻译大家,他的译文很流畅,但一些时候却因过于追求流畅而牺牲了原意。后来刘皓明先生又在《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给出了另外一个译本。因其翻译风格过于突出,在学界有着颇大的争议。 本诗译于2022年4月上海疫情期间。重译这首诗,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荷尔德林的喜欢,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表达自己的愿景:人人得享“面包”和“美酒”,不再为果腹之物犯愁。 在这首诗歌中,荷尔德林一方面表达了对已逝的古希腊文明的哀悼,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欧洲文化(尤其是德意志文化)的信心。他把未来文明的希望寄托在融合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上,寄托在融合酒神狄奥尼索斯与耶稣基督之上。因此,荷尔德林把酒神狄奥尼索斯视作“将来之神”(der kommende Gott),同时也把耶稣描绘为基督教版本的酒神。这种做法对于尼采有着深远的影响。尼采同样把酒神狄奥尼索斯视作“将来之神”。他早期也倾向于把酒神狄奥尼索斯与耶稣基督混同。不过早期尼采更主张用酒神来替代基督,而不是把基督妆扮成酒神的样子。 在国内,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这首诗的第7节。许多人可能没有读过全诗,但却读过第7节。因为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与诗歌的本质》一文中曾全文引用过这一节。“在贫困的时代里,诗人何为”这一名句就来自这一节。这句诗的传唱度很高,所以在这一句的翻译上我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变。本诗的第7节确实很重要,它可以独立成章。除了第7节以外,第1节和第4节也可以独立成章,在荷尔德林生前第1节以《夜》为名单独发表过。就描述夜晚的迷人程度而言,第1节《夜》在德语诗歌里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尽管第1节、第4节和第7节都可以独立成章。但我们最好还是把1—3、4—6、7—9节分别看成一个整体。因为《面包与葡萄酒》是首哀歌,全诗共9节,每3节一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3节在手法上,有点类似于我们汉语诗里的起兴。诗人从描述夜晚降临,城市陷入寂静开始,到号召大家去勇敢地走进古希腊世界,去切身经历、体验古希腊的璀璨文明;4-6节则主要是在重构古希腊的神人关系,同时哀叹古希腊文明虽如此繁荣、如此灿烂,但如今却早已消逝不见。这种哀叹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德国文学中比较常见。荷尔德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耶稣基督看成是古希腊旧神体系里的最后一个,新神中的第一个。比如在第6节他以揣测的语气讲,基督“以人的形象显身,用慰藉的方式让这天神节庆得以完成和结束。”耶稣基督的登场即意味着古希腊旧神体系的终结和完成。最后,在7-9节里,荷尔德林试图构想一种新的神人关系,并企图以这种新的神人关系为基础来构想西方文明的未来。这里的西方主要指的是欧洲,尤其是德国。古希腊诸神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酒神却遗留世间,而基督就是留在世间的酒神。虽然他现在对我们隐匿了踪迹,但却会在不远的时刻再次归来。 荷尔德林:面包与葡萄酒 致海因泽 韩王韦 译 1 城市四处都安宁下来;灯火通明的小巷变得静寂, 那些装备着火把的车辆,正辘辘地驶离。 畅享了白日之欢的人们回家休息, 某个思虑周密的头脑可能还会在屋内心满意足地 估算着得失;葡萄和鲜花皆已下架, 而忙碌的市场也停歇了手工劳作; 可是,远隔着多座花园却传来了拨弦乐的演奏声;也许, 那里有某个热恋的人儿正在弹唱,或是某位孤独者 回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和青春时光;泉水 不停地涌动,清澈地流淌在芬芳的花圃旁。 静寂昏暗的空气里响起了钟鸣声, 有位巡夜人报起钟点留念着这一时刻。 此时还吹来了一阵风,搅动起小树林的树梢, 瞧!我们地球的剪影,月亮 现在也悄然驾到;这如痴似醉的夜幕降临了, 她繁星满天,可能并不关心我们, 她令人惊讶地在那儿闪耀着,不为世人所熟知 哀伤且瑰丽地位于群山巅峰之上。 2 这位崇高女神1的恩赐多奇妙,无人 知晓,有谁会在何处,从她那儿经历些什么。 她这般牵动着世界和人们期盼的灵魂, 哪怕智者都不甚清楚,她预先安排了什么,因为 此乃至高神的旨意,他非常爱你,2缘此之故 明智审慎之白昼比起黑夜更受你偏爱。 但明亮的眼眸有时也会喜好暗影 并试图在困境出现以前,通过睡眠获得欢娱, 或者某个真诚的人儿也乐意把目光投向黑夜, 是的,礼赞且给她献上桂冠是恰当的, 因为迷失者把她奉若神明,而对死者来说亦复如是, 但她自身却在最自由的精神中永存。 然而,在我们彷徨之际,她必定还会赐予, 一些在黑暗中对我们而言牢靠的东西, 赐予我们遗忘和神圣的酒醉, 赐予流动宣泄的话语,如热恋中人那般, 没有了睡意,把高脚杯斟满,让生活更大胆, 而神圣的记忆,也会在暗夜里保持着觉醒。 3 我们,无论大师还是学徒,都枉然地把心藏于胸间, 枉然地仅留下勇气,究竟谁 会想要阻碍它,而谁又会想要禁止我们享受此种欢愉? 这神灵之火,不分昼夜,总会 突地点燃。那就来吧!让我们去瞧瞧那广阔天地, 让我们去寻找那切己的东西,不管它有多么遥远。 有一物牢固不移;无论是正当午,还是 持续至午夜,总归存在着某种尺度。 众生皆同,但每个又独具特色, 人人都从其能来处而来,至其所能至处而去。 有鉴于此!放肆欢唱之狂癫通常会乐意于戏弄外来的嘲笑 倘若这狂癫在神圣之夜突然侵袭了这些歌者。 鉴于此,来伊斯特摩斯地峡3吧!到那里去,那里大海波澜壮阔 紧挨着帕纳塞斯山4,积雪为德尔菲山崖5镶嵌上一层耀眼银环。 到那里深入奥林匹斯地域,到那里攀上基塞龙山之巅6, 到那里的云杉林下,葡萄藤前,7从那里 往下坐落着忒拜城,而伊斯梅诺斯河就奔流在卡德摩斯8的京畿旷野, 有迹象表明,将来之神9正自那儿往返。 4 幸福极乐的希腊世界!你这一切天神的家园, 我们年少时所听闻到的事情可是真的? 盛大的堂殿,大海为地坪,群山为桌台, 想必是很久以前为着某种独特风俗而建! 但那些王位,何在?那些神庙,那些满盛着 琼浆玉液的器皿,以及取悦众神的颂歌,何在? 那些远古传来,在其所在之处发光的格言,何在? 德尔菲被尘封,而伟大的命运又会在何处发出声响? 那稍纵即逝的气运何在?其福祉非常普遍,但又会在何处, 雷鸣般地从那愉悦明朗的空气里闯入人们眼帘? 父啊以太!10人们曾如此呼唤且口口相传了 千百遍,从来就没有人能够独自承受生命; 这种善宜于同陌生者分享和交换, 它化作一阵欢呼,词语的威力在熟睡中增长 天父啊!愉悦开朗呵!这古老的信号,它从父母那儿继承而来, 不论往下传承多远,都会确切恰当且富有创造性地,发出回响。 诸天神就这样现身,他们的白昼颤颤巍巍 从阴影里延伸出来,降临人间。 5 起初,在不知不觉间他们大驾莅临,孩子们争相 朝他们奔去,可这幸福来得太明亮,太耀眼, 世人畏惧他们,几乎没有哪位英雄能够讲出, 那些携带着礼物接近他的神灵,姓甚名谁。 然而从他们那里获得的勇气却是巨大的,他们的欢乐 洋溢于英雄的心间,而他却几乎不知道该如何去利用这种善, 他获得它,挥霍它,又险些将不神圣的变成神圣的, 他用祝福之手愚蠢又亲切地触碰它。 天神们对此尽可能地容忍;但事实上 他们本体已至,而人们习惯于这幸福 和白昼,习惯于去正视他们的启示,他们的 面容,而这面容,很早就被称作唯一和万有11, 缄默胸膛深处充满了无拘的满足, 而首先且唯一实现了的,却是所有的渴求; 这就是人呵;当善就在那儿,当某位神灵亲自 携带着礼物去关照他时,他既辨识不出又察看不见。 这是他早先必须承受的;但现在他已能指认他的最爱, 那么,现在针对此事的言语必定,如鲜花一般,盎然绽放。 6 如今12,他真诚地想去尊崇那些幸福极乐之神, 在一切事情上必须真实且真挚地宣传他们的赞赏。 凡是崇高者不满意的,皆不得体验那光照, 在以太面前,任何偷懒的企图都是不适宜的。 鉴于此,为了面对天神时保有尊严, 各族人民在壮穆的秩序里彼此 振兴而立,并建造出许多美丽的神庙和城市 坚固且华贵,它们在河畔海滨高高耸起—— 可是,那些神庙和城市今安在?那些闻名遐迩的,节日之冠冕今安在? 忒拜城凋零了,而雅典亦如是;比武用的兵器为何不再呼啸于 奥林匹亚,竞赛用的金色战车为何消声匿迹, 而那些科林斯的舰船又为何不再用花冠装饰自身? 为什么连那些古老的神圣剧场,都陷入了沉寂? 为什么献祭之舞不再欢腾而起? 为什么神灵,不像以往那样,在人的额头上作出标记? 也不像以往那样,把印记铭刻在晤神者身上? 又或者他13本体已至,并以人的形象显身, 用慰藉的方式让这天神节庆得以完成和结束。 7 可是朋友啊!我们来得太晚了。尽管众神还存在, 但却在头顶之上绝高之处的另一个世界。 他们在那儿神威无限,似乎很少关心 我们存活与否,天神如此这般的爱护我们。 因为脆弱的容器不总有能力去接纳他们, 人唯有在偶然片刻才能承受神性的满溢。 生命就在于对诸神的梦想。然而迷乱 如同小憩一样,会提供帮助,困境和黑夜也能导致坚强, 直至英雄在钢铁般的摇篮里充分成长, 像以往那样,内心充满了与天神类似的力量。 随后诸神就会雷鸣般到来。在此期间我时常觉得 不如去安睡,好过这样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 好过这样殷殷切切地期盼,而这期间能够去做什么和说什么, 我不知道,在贫瘠的时代里诗人何为? 可你却说,他们就像酒神的虔诚祭司 在神圣之夜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 8 也就是说,当不久之前,我们以为这段时间很久远, 使生命幸福的诸神全都飞升而去, 当天父掉转了朝向世人的面孔, 哀恸理所当然开始在大地上漫延, 当某位隐秘的守护者14在最后登场,如天神般 带来慰藉,他宣告了白昼之终结,而后又隐匿了踪迹, 其遗留之征兆,表明他曾现身于此,并且还会再次 光临,送回天神合唱队的少许礼物, 这合乎人性的礼物,像以往那样,让我们能自享其乐, 因为在人们中间,更多礼物所带来的精神之欢乐, 过于巨大,并且依然,依然缺乏一些强者去蒙受至高的 欢乐,15不过依然隐秘地存在着些许感恩。 面包是大地之果实,它无疑受到了光的赐福, 而葡萄酒的欢乐则来自于雷鸣般的神灵。 鉴于此,我们在这二者身上16也联想到了天神,他们以前 曾现身于此,并且还会在合适的时间归来。 鉴于此,歌者也会真诚地吟唱,他们歌颂酒神 并非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地对这位老者大声赞美。 9 是呀!他们言之在理,他17调和了白昼与黑夜, 引导天上的星辰不断落下,升起, 永远快乐着,就像他所爱的, 常青的云杉树叶,又像他所选的,常春藤花环, 因为他停留了下来,并亲自把遁离的诸神之踪迹 往下传送给黑暗深入不信神的人们。 看哪!这位老者的颂歌18关于神之子所做的预言, 正是我们,我们;来自于赫斯佩里恩19的果实! 把它应验于人身上时是多么的神奇和精确, 相信吧,检测了它的人!然而灵验之事虽已发生过许多, 却无一奏效,因为我们无动于衷,是幽魂暗影,直至我们的 天父以太辨认出每一个人并且属于所有人。 可在此期间,至高者的儿子,那个叙利亚人20, 作为火炬手来了,他降临到暗影深处。21 有福的智者将亲身见证;从被囚禁的灵魂里 闪现出一丝微笑,而心灵之眼也会在那道光下解冻。22 泰坦神更柔顺地在大地的怀抱中安眠和入梦, 甚至那好妒者,刻耳柏洛斯23也在酗酒后熟寐。 --------------------------- 1崇高女神(die Hocherhabne)指的是黑夜(die Nacht)。 2指海因泽(Johann Jakob Wilhelm Heinse,1746-1803),德国作家,本诗的致献对象。但从宽泛意义上讲,这里的“你”也可以指所有读者。1776年7月,26岁的荷尔德林与苏赛特·龚塔尔德(Susette Gontard)结伴出游,躲避法军入侵带来的战乱,他们在卡塞尔短期逗留时与海因泽相识。 3伊斯特摩斯地峡(Der Isthmos),科林斯附近的地峡,连接着希腊大陆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以纪念海神波塞冬的“伊斯特摩斯竞技会”或“地峡运动会”闻名于世。 4帕纳塞斯山(Der Parnass)位于希腊中部,据说是祭祀太阳神阿波罗之处,亦是缪斯女神的故乡。 5德尔菲神庙即位于此处。 6基塞龙山(Kithairon),忒拜城附近的森林山脉,狄奥尼索斯崇拜与此地紧密相关。 7云杉树,葡萄架都是酒神的标志。 8卡德摩斯(Kadmos),在希腊神话中,他是忒拜城的创建者。 9将来之神(der kommende Gott)指酒神狄奥尼索斯。 10以太(Äther),指苍天或上层大气。亦指众神所居之处,空气最为稀薄的地方。 11唯一和万有(Eines und Alles),古希腊文Ἓν καὶ Πᾶν的德语翻译,也可译作“万有之统一”(Einheit des Alles,Die All-Einheit)。这种泛神论观点可追溯至赫拉克利特和新柏拉图主义。 12这里的“如今”与第5节开头的“起初”一样,是作者想象当中,古希腊人接受诸神的“起初”和“如今”。 13指耶稣基督。 14这里的守护者或守护神(Genius)指耶稣基督。 15这里的欢乐既来自于酒神又来自于基督。荷尔德林有意将两者混同。 16德文词为Dabei,即在“面包”和“葡萄酒”那儿想到了天神。 17指酒神狄奥尼索斯。 18即酒神颂歌。 19赫斯佩里恩(Hesperien),在古希腊文学中特指某个西方国家,尤其是意大利与西班牙。荷尔德林在此用它来指德国。 20指耶稣基督。 21在第9节里,荷尔德林试图让古希腊神话与基督教融合,让酒神狄奥尼索斯与耶稣基督融合。 22这里“她的眼睛”(ihr Auge)指的是灵魂之眼或心灵之眼。尽管灵魂被囚禁于红尘俗世,但基督(现代酒神)所带来的微光却会给予人解放的希望,拯救早已麻木的心灵。 23刻耳柏洛斯(Cerberus),古希腊神话中负责看守冥界大门的三头犬。据说它允许死者的灵魂进入冥界,但却不允许他们出去。狄奥尼索斯为了救出母亲塞墨勒,就跑去冥界,用美酒灌醉了刻耳柏洛斯,顺利地释放出母亲的灵魂。这里也暗示基督终会降临,使亡者得救。
© 版权声明:
本译作版权属于译者韩王韦,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1人
最后更新 2022-04-18 20: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