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任 汪大燮 :郁闷压抑不得志

momo 2014-12-29 00:49:28

momo
2014-12-29 00:49:43 momo


一、涉足外交难作为
  
汪大燮出生于1859年,中举人后,屡试不弟,后任内阁中书,保升侍读及户部郎中等职务。汪大燮命运的转折,在于同乡叶尔恺之举荐。叶尔恺是汪大燮的同乡,也是杭州人,历任陕西、云南、甘肃学政。依晚清官场规则,汪大燮受叶尔恺的举荐,结识了大学士张之万,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充任章京,由此开始涉足外交事务。
  
张之万是清末重量级人物张之洞之兄,与曾国藩接见日、英、法、美等八国领事,1882年为兵部尚书,入值军机处,兼署吏部尚书,官至大学土,他的外交思想对汪大燮产生了深刻影响。
  
汪大燮在外交舞台的兴起,还得益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的赏识。张荫桓是清末外交事务方面少有的重要大臣,中日甲午战争中曾与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谈判,1898年3月协助李鸿章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4月,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在京组织保国会,倡言维新变法。清廷驻日公使裕庚秘密致函总理衙门,密告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孙中山。汪大燮获知消息,急忙求救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力言“狱不可兴”。经汪大燮劝告,张荫桓明晓利害,遂“密嘱康、梁诸人弗再张皇”。汪大燮还通过《时务报》经理汪康年(汪大燮堂弟)与维新派人士互通声气。汪大燮有胆有识,深为张荫桓等赏识。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汪大燮升任外务部员外郎。1902 年,外务部奏设日本留学生总监督,派汪大燮充任。
  
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西方列强借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俄国更利用侵占中国东三省之机,胁迫清政府另订专约,要求特殊权利。此时,汪大燮以总理衙门章京身份,拟具说帖,力言“万不能于和约外,别订条约,致启各国效尤之渐”。此说帖经驻俄公使桂春呈奏两宫,成功阻止了俄国的图谋。

1916年6月,汪大燮担任段祺瑞内阁的交通总长。1917年2月,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后,汪大燮出任外交总长,由此登上了外交舞台的顶峰。此时欧洲大地上正在进行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准备对德、奥绝交、宣战,但却因此事引发政争,直到8月14日,中国政府才宣布对德、奥宣战。汪大燮与陆征祥等在京的外交派为推动中国参战做过积极努力。当参战实现后,在汪大燮主持下,外交部积极与协约国集团谈判参战条件,尤其是直接与代管德、奥在华利益的荷兰驻华使馆交涉,维护中国利益。对德、奥宣战,为中国参与后来的巴黎和会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战结束后,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处理战败国和世界和平问题。作为战胜国,中国受邀派出了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鉴于代行外交总长职权的外交次长陈篆资历浅、声望低,难以应付外交大局。总统徐世昌便于1918年12月中旬设立外交委员会,请汪大燮出山就任委员长,“凡关于和会的各专使来电都由外交部送委员会阅核”。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外交决策的最高机构。汪大燮还积极倡议组织了民间机构“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以作为政府外交的后盾。梁启超为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蔡元培、王宠惠、熊希龄、张謇等为理事,时值梁启超漫游欧洲,汪大燮代理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职务。
  
1921年7月,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目的在于解决巴黎和会遗留的远东问题,抑制日本在华的扩张势头。8月,汪大燮联合孙宝琦、钱能训、熊希龄、周自齐等,发起组织了民间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并出任理事。不久,又受聘担任外交部顾问,讨论华盛顿会议一切问题。
    
由于中国代表团策略得当,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少有的成功,迫使日本与中国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意将山东交还中国。汪大燮也因赞助华盛顿会议有功,于1922年2月再被外交部聘为高等顾问,4月,又出任外交部“华盛顿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积极为完全收回山东权益筹谋划策。

momo
2014-12-29 00:49:57 momo


二、“五四”运动泄密者
  
1919年5月4日,这天是星期日,北京街头清风送爽,刮着微风的天空飘着片片白云云。这一天下午1点30分,大约3000名北京大学的学生来到天安门广场,为抗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西方列强的歧视,以及日本攫取德国在山东特权而举行集会。于是,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反帝爱国思想和民族主义意识刹那间得到释放和迅速地膨胀开来。外交次长曹汝霖顿时成为愤怒的青年学生切齿痛恨的活靶子,丢了官不算,还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尽管这一天已经整整过去近百年,但是,这次著名运动的导火线已为众所周知,那就是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而对于点燃“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始作俑者却鲜为人知。那么,究竟是谁点燃“五四运动”导火线呢?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再次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至理名言。在巴黎,具体负责谈判的是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围绕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已被逼入签字与否的死胡同。面对困境,汪大燮主张拒签和约,但总理钱能训密电陆征祥签字。汪大燮愤而辞职,并命令结束外交委员会活动。
  
尽管如此,汪大燮仍然利用民间外交的渠道,发挥了出席和会的中国外交代表所起不到的作用。在这紧急关头,汪大燮以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身份发出建议,警醒国民和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月1日,汪大燮代表国民外交协会致电中国专使严正警告:“ 和平条约中若承认此种要求,诸公切勿签字。否则丧失国权之责,全负诸公之身,而诸公当受无数之谴责矣。”

5月3日下午4 时,汪大燮立即召集国民外交协会会议,研究对策。国民外交协会理事熊希龄、林长民、王宠惠等三十余人与会。会议迅即做出决定,要求中国和谈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决议内容如下:(一)5 月7 日午后2 时在中央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并分电各省各团体同日举行;(二)声明不承认“二十一条”及英、法、意等与日本所订关于处置山东问题之秘约;(三)如巴黎和会不得伸我国主张,即要求北京政府撤回专使;四、向英、美、法、意驻京使馆申述国民意见。
  
会议结束后,汪大燮亲自草拟了拒签电稿,并派人立即呈送给总统徐世昌,建议由国务院立即将电报发往巴黎。
  
巴黎和会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作出把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的决议时,汪大燮彻底抛弃了“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感觉到了时局的不可逆转。回到家中的汪大燮,忧国之情未能释怀。他深知以己之力,无法挽回颓局,只有晓之于众,才有出路。

momo
2014-12-29 00:50:14 momo


三、总理任期仅两天
  
汪大燮内阁成立于1922年11月29日,结束于1922年12月11日。算起来只当了十天的国务总理。事实上,11月29日,总统黎元洪任命他再次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汪大燮于29日上午9时半通电就职,到了晚上9点就通电辞职,这是为何呢?
  
首先是因为他的外交使命尚未完成。当时正值《胶澳(青岛旧称)协约》协商关键时期,便允诺黎元洪再担任10天国务总理,而于12月4日辞去财政总长一职。12月1日,中日签署《解决山东悬案细目协定》及附件、换文,5日,签署《解决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及了结事项。11日,汪大燮依约辞去国务总理。
  
其次是他有职无权,也不愿陷入直系人部纷争。汪大燮成为国务总理,是因为黎元洪大总统利用总统特权提名而使其成为总理的,汪大燮内阁的阁员也是黎元洪提名的,而内阁名单一出台,就惹来曹锟、吴景濂、张伯烈等人的反对。

曹锟的反对声明又得到了各地都督的响应,使汪大燮进退两难,内阁阁员纷纷托辞不肯赴任,汪大燮召集内阁会议只有两名阁员出席,其它各部均由次长代理。汪不愿兼财政总长,拟推荐黄郛担任,可是黎元洪却认为黄郛资望太浅而不予同意,汪大燮认为自己连推荐一个财政总长都无权力,因此愤而通电辞职。
  
到了12月11日,汪大燮代理国务总理10天之期届满。在他答应代理时,即是以10天为期。为了代理国务总理,他被保派骂得狗血淋头,10天受罪之期已满,他无论如何不肯延期,敦请王正廷代理总理职务。黎不得不另作打算,敦请王正廷暂行代理总理以待正式内阁产生。
  
12月11日黎元洪晚发布王正廷代理内阁总理的人事命令。王于14日通电就职,于是聊胜于无政府状态的过渡内阁,总算又有了。

momo
2014-12-29 00:50:25 momo


四、慈善事业伴终生
  
1922年12月,汪大燮再次被任命为平政院院长,同时兼任“教育基金委员会”委员。1925年段祺瑞出任执政时,任命汪大燮接替孙宝琦出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晚年的汪大燮除担任公职外,更热心于慈善事业。自1920年10月起,他连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直到1924 年3月卸任。1926年6月,张作霖死后,奉军撤往关外,为维持北京社会秩序,北京各团体联合组织了临时治安维持会,汪大燮出面担任副会长。不久,汪大燮完全脱离政治舞台,并登报谢绝担任任何团体的职务,但却一直担任由其发起创办的北京平民大学董事长一职,此前他还担任过该校校长。
  
1929年1月5日汪大燮哮喘病发作,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