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古希腊哲学研讨会上发言前的引语 (试发表)

散文 创作
在正式讨论论文之前我说了下面的话: 今年是我学习哲学的第十一个年头,也是我开始教授哲学的第一年,很荣幸能与各位充满智慧之爱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从实际年龄和出生年份上讲,我们的确有长幼之分,有很多先出生的“先生”们,但从人的唯一一生来看,我们又都是同龄人,我们基本上都只有一百年内的“是”或“存在”(王路先生在场,曾再次提到是与存在的问题,听到这里有些老师一笑)的时间。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在灵魂上其实都是兄弟,共度苦厄,也同享福乐。用佛教的观点看,一切有情前世互为父母,他们主要是强调我们的一体性,不要区别那么严格的某某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柏拉图主义者斐奇诺曾说,友谊只可能发生在三者之间,即甲、乙和两人共同追寻或认同的真理或上帝之间,我想我们也一样。在真理的光芒下,我们才可能成为soulmates,虽然是同性之间的(李猛等老师一笑)。 著名道教学者王沐先生临终前和朋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多知多败”。这句话来自葛洪《神仙传》,首篇《广成子》,这位得道的大仙很强调这四个字。十一年来我虽然热爱智慧,但还是用宝贵的生命学习或获得了很多和生命不相关的“知识”,说这些是为了引出今天的话题。 我想说我们今天做学术或哲学从业者的工作,为的不是获得“知识”,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哪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掌故,而是为了真理和智慧,我们对智慧的爱,不应该浪费在一些我们扪心自问虚假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真诚和勇气。 《禅关策进》上讲了唐人参禅不睡觉,受冻挨饿,还锥刺股,直到死去的人大有人在,参不出来就去死,为的是解脱,我们为什么呢? 我们今天住在舒适的卧房里,呼吸着这么新鲜的空气,又有这么好的机缘相聚,而不谈论与我们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的话,就真是浪费了……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梁中和,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3人
最后更新 2010-09-23 06:59:43
yunnan
2010-08-31 15:52:42 yunnan (kunming)

醍醐灌顶!好文章,大手笔,推荐!

明月奴
2010-09-23 06:59:43 明月奴

我是刚来川大读研的哲学系学生,看到川大有这样年轻有为的老师,真是赞叹。
很赞同梁老师的观点,希望有机会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