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全部 )

2012-12-22 15:36:20
观影会戴爷讲稿:《浮城谜事》 戴锦华 我们文学社邀请我,我就很快接受了,因为我自以为跟我们文学社有很深的渊源,当年建 立这个社团以及出版杂志的这批同学都与我很亲近,我从前都有参与作品的评奖和讨论, 所以我私下里以为有一个渊源关系,因此责无旁贷。但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命题, 直到最后被命题作文做《浮城谜事》,因为命题... (5回应)
2011-12-20 19:49:51
时间:2011年12月24日(周六)14:00   地点:首图一层多功能厅   主讲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研究。曾多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设专题课程,进行中国电影系列专题讲座。   内容:从李安《卧虎藏龙》开启华语大片的序幕以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一系列巨额... (7回应)
2011-11-28 20:41:42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名家讲坛第105期 主讲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戴 锦 华 演讲主题: 后冷战之后——全球变局与中国文化 主持人: 周 宪 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9日(周二)晚上 18:30-20:30 地点: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逸夫馆9楼高研院报告厅 南京大学的童鞋们,能否到时候跟大家分享你们的讲座笔记? 如.. (19回应)
2011-11-10 22:42:19
戴锦华“弹”《钢的琴》:谁的车床,谁的琴房,谁的狂欢,谁的哀伤 时间:2011年11月7日 地点:北大理科楼107 整理者: shininglove 讲座的标题是《阶级,或因父之名》,“因父之名”是我从刘岩教授那里选取的,他特别从主人公的父亲身份,以及主人公所富有的文化象征意味进行讨论,“因父之名”是我们一部非常著名的、表现英国爱尔兰共和军的影片片名借来的,我对它的艺术表述... (9回应)
2011-11-10 22:42:39
转引自豆瓣活动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14962599/ 【主题】谁的车床,谁的琴房,谁的狂欢,谁的哀伤——戴锦华弹《钢的琴》 【时间】11月7日(周一)晚19:00~21:30 【地点】北京大学理教107 【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 【内容摘要】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底层——特别是失去了昨日荣耀的国企工人群体——的“发声”与“失语”越来越多地成为文艺的... (11回应)

访谈录 ( 全部 )

发表于:单读
2011-08-12 12:40:15
转载自《精品购物指南》(2011年8月8日) 编辑/沈寅 录音整理/关扬 摄影/余学海 [引言]戴锦华,以厚实的理论做电影批评,90年代就撰写一系列关于电影批评、中国电影的著作,她在学院之内却始终关注大众文化、大众消费,保持一贯的清醒和精准。崔君衍,西方电影理论的传递者,译介了英语、法语和俄语的电影理论著作,包括影迷必读本《电影是什么?》,也是1980年代发表了现代...
发表于:《光影之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欢迎大家关注戴老师的新书《光影之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7445/ 张慧瑜:您一直强调对于电影文本进行细读进而展开症候分析的方式,您觉得这种“看电影”的方式在今天的意义何在?这种电影批评的方法还能像电影理论的“黄金时代”成为社会批判、介入社会的有效方式吗? 戴锦华:我想从两个层面上说吧。80年代是电影理论的制高点,发生了电影理论向其他人文、社... (7回应)

日记 ( 全部 )

2012-09-03 21:21:17
转载自:http://blog.renren.com/blog/334382233/868984738 以浪漫主义为开始、以英雄主义为高潮、以现实主义为终结,宛如一条漫长的河流沉淀着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全部思考。似乎很少有哪一部影片像《美国往事》那样将电影语言、戏剧特征、导演风格和社会含义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每次只要一想起“美国往事”这...... (1回应)
2011-04-11 11:20:59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977599/ 文章来源:《方法与个案》 作为文化研究的文本是永远不封闭的,那个文本永远开敞向更大的文本,而最后我是试图到达的是一个社会的视野,一个社会的领域,我至少想到达那个地方,揭开那个帘幕,让人们能够或多或少地看到在这个尊严的、体面的世界上,到处存在着魍魉鬼...... (11回应)
2010-12-29 23:04:34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746988/ 记者:前两天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消费社会的女幽灵》,里面有一个观点说女性主义者是天生的左派。我们知道文化研究发源于左派思想,大多数文化学者思想也是相对比较“左倾”的。您自己的思想也和国内的“新左派”比较相近。问题是,20世纪的实践证明,按照左翼价值原则...... (6回应)
2010-10-26 11:56:32
【注:本文转载自黯的blog:http://clearshadow.blogbus.com/logs/61113539.html】 年轻的女生写道:此生愿嫁戴锦华。 离农历新年只有三天,北大校园静寂,跟着戴锦华走过三栋楼,才找到传说中的二教:在这里教了二十年书,还是不认路。面对我们的嘲笑她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已经习惯这样惘然和笨拙。 但当站上讲台,她...... (18回应)
4人
戴锦华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电影研究、大众文化研究、女性文学研究。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11934 )

  • Ouroboros
  • Suoluo
  • ❌🐦
  • contecuracy
  • 喵叔
  • Zong—kk
  • 邓布利榕
  • H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