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 全部 )

2012-01-02 19:39:22
哀歌/布罗茨基 / 约有一年过去了。我寻回战斗发生的地方 / 寻回那里的鸟:它们已经学会如何打开翅膀,借轻轻 / 抬起的惊讶的眉眼,又或许是借一刃刀片 / ——翅膀,此刻初升曙光和家国败血的双重阴影。 / 此刻这里喧嚷,做着你两踝间残存物的买卖,被太阳 / 灼烧的胸甲上的青铜即将死去的讪笑瘀伤 / 关于新近的后备军的谣言叛国罪的记忆 / 被洗过的留有那一批自此高升者印记的战旗。 / 人.. (5回应)
Animosity (试发表)
2011-08-15 10:09:50
敌意 / Animosity / 我背着自己螺旋形的房子 / I took my spiral-shaped house / 畸形的姓氏和使命 / Took the name and mission which were mutated / 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 / From one tree, to another / 从一堵墙,到另一堵墙的阴影。 / From one wall, to the shadow of another. / 我用柔软遗忘凹凸不平的过往 / I used my softness to pacify the uneven past / ..

随笔&评论 ( 全部 )

发表于:《青年文学》2020年第8期
坠落与飞翔 对于年轻的诗人而言,大多数时候,都会有一个貌似遥远、却不停盘旋迫近的预言回响在他的书写之中,像漫长旅途中忽远忽近的终点,直到他在某一天能够轻松地坐下,将那预言读出,并真诚地相信它:你已不再那么年轻。这里的“相信”并不能简单地置换为“理解”、“承认”或“屈服”,因为它既非一个仅凭个体认定的事实,也不是某件早已丈量了路途的不移之物。事实上...
发表于:《序曲》,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
回忆与虚构,——再序《序曲》 回忆过往的创作,一如创作自己的过往,对作者而言,往往意味着对虚构、缺失与惊异的发现。有时,一个人会在迷宫中听到墙壁另一侧的脚步,似乎很近,又似乎无从抵达;而当他终于走过太多的曲折,并坚信自己已抵达墙壁的另一侧时,脚步声又从近旁——另一个似乎无从抵达的近旁——出现了。无人能够告诉他:它们来自此刻,还是过去,它们是否是同一... (1回应)
发表于:《序曲》,Red Hen Press,2013年8月
吉诃德的名字,——序《序曲》 将诗人比喻成神话中的、受缪斯女神青睐的歌者的说法由来已久,有时,这个歌者的形象会被赋予某个具有强烈命运色彩的名字,譬如奥尔菲斯。关于这种比喻的出现,从文明建构的方面来看可能很重要的一个缘由是:古典时期的史诗传诵者在描绘战争中的英雄或族群的建立者时,也不自觉地保持着某一文明内部的叙述稳定性,而这种叙述——无论其有关物... (1回应)
发表于:《诗刊》2014年一月下半月刊
面具的面孔 ——读苏画天《地铁车站》、《偷渡》及其他 “笔名”,这个词对于诗人而言,并非仅仅如其所示:作为落笔时的署名。有时候,它会比诗人自身所携带的众多证件上的名字更为真实,更为具体,具有更让人信服的触感和温度。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或许繁多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却非常明晰——读者更容易、也更愿意接触并接受那个浮现在文本中的面孔,而非将其视为...
发表于:《诗潮》2014年第11期
命名与梦蝶的艺术——读臧棣《小挽歌丛书》及其他 在开始这篇文章最核心的论述之前,我想先提出这样一个或许不很常见的问题:对于作为个体的诗人而言,写诗,与写一首诗的区别在哪里? 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提问方式会显得迂腐,甚至“道貌岸然”,然而它所指向的内容却是切实存在的——诗,与一首诗,它们并不相同。举例而言,在里尔克那里(希望他原谅我下面... (1回应)
1人
徐钺
描述?描述什么。就是一写诗的,一酒徒。
  • 作者: 徐钺
  • 写作类型:小说/诗歌/其他
  • 代表作: 《序曲》 Red Hen Press 2013-8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929 )

  • 豆友aJ_7I-nQ7E
  • M_Yi
  • yuuki
  • 清流
  • 樗下盟鸥鹭
  • 上善若水
  • 冷石
  • yafi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