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一部第一章 (试发表)

作者:
陆大鹏
作品:
试译提奥多·蒙森《罗马史》第一卷第一部第一章 (其他 译作) 第1章 共1章
我们可以将深入欧亚非大陆的地中海及其众多分支看作大西洋的最大海湾;地中海的有些海域分布着岛屿或海岬,有些海域则无遮无挡、颇为广阔;地中海将旧世界的三大洲既相互分隔,又联接为一体。在古代,地中海这个内陆海的周边有若干部族生息繁衍。从人种志学和语言史学的角度讲,这些居民分属不同种族。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却组成了一个整体。人们常将这个历史的整体不恰当地称为古代史,但它其实应当是地中海地区居民的文明史,并分为四大发展阶段:生活在地中海南岸的科普特人 或称埃及人的历史;占据着地中海南岸、并向亚洲内陆一直发展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阿拉米人或称叙利亚人 的历史;以及生活在地中海的欧洲海岸(即北岸)地区的两个兄弟民族——希腊人和意大利人的历史。这四段历史,在其初始阶段,都与其他的地域范围和历史时期有所关联;但它们很快各自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地中海居民(即上述的四个民族)与周边的其他民族(有的与其血缘相近,有的则大相径庭)——非洲的柏柏尔人和尼格罗人,亚洲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以及欧洲的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接触,但从后者那里没有受到什么决定性影响,对后者也没有产生这样的巨大影响。如果我们可以划分文明形态的话,不妨将以底比斯 、迦太基、雅典与罗马为高潮的文明形态视为一个统一体。这四个民族各自独辟蹊径,发展壮大,演化为高度文明,然后以五花八门的方式接触交流,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最终,这个文明形态也寿终正寝。此前对地中海周边各国影响力极小的若干新民族 席卷了地中海南北两个海岸,将南岸的历史演化与北岸割裂,将文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因此,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划分并不是偶然的,也并非仅仅是时间上的分野。我们所说的现代史,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新的文明形态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与正在消亡或者已经消亡的地中海文明相联系——恰如地中海文明与先前的印度—日耳曼原始文明相联系——但同时与地中海文明一样,注定要走自己的发展轨道,也注定要在最大程度上体验民族的兴旺与苦难:成长、成熟与衰败的不同时期;宗教、政治与艺术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带来的福祉;安享辛苦得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或许有朝一日也会因为志得意满而固步自封、创造力衰竭。但衰败也只会是暂时的,因为哪怕最辉煌的文明体系也有走到头的时候,但人类的历史永远不会戛然而止。正当人类历史似乎走到尽头的时候,往往会柳暗花明,只是发展的范围更广、意义更深远。 我们的任务是描摹古代世界史这部宏伟戏剧的最后一幕,即从欧洲大陆向地中海凸出的三个半岛 里最中间的那个的古代历史。这个半岛(即亚平宁半岛)的形成是由于阿尔卑斯山西麓有一支向南分叉出来,形成了亚平宁山脉。亚平宁山脉起初从西北向东南延伸,它的西面是较开阔的第勒尼安海,东面则是较狭窄的亚得里亚海;在靠近亚得里亚海海岸的阿布鲁佐地区,亚平宁山脉达到了最高峰,尽管这个高度离永久雪线 还差很多。从阿布鲁佐地区开始,亚平宁山脉向南延伸,起初还没有分支,海拔也比较高;然后海拔下降,形成一个丘陵地带;随后分为两路,一路向东南方延伸,是一系列较平坦的山脊,另一路向南延伸,较为陡峭,这两个方向最终各自形成了一个狭窄的半岛(东南角是萨伦托半岛,南方是卡拉布里亚半岛)。在北方,从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山脉之间一直向南延伸到阿布鲁佐地区的平原地带,在地理上与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带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也直到相当晚的时期,才与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带融为一体。我们在这里关注的古意大利 ,就是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带。直到罗马建城纪年的第七个世纪 ,从塞尼加利亚到里米尼 的海岸地带才归属意大利;直到罗马建城纪年第八个世纪,波河谷地才成为意大利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北部边界不是阿尔卑斯山,而是亚平宁山脉。亚平宁山脉并不伟岸陡峭,但范围很广大,包含诸多(互相之间由海拔适中的隘口连接起来的)山谷和高原,自然条件很适合人类定居。亚平宁山脉东、南、西面的山前平地和海岸地域更是适合人类居住。在意大利东海岸坐落着阿普里亚 平原(它的北面有阿布鲁佐地区的山地阻隔,唯一的缺口是陡峭的加尔加诺山脊),地势平坦,只有海岸和河流沿岸有少量居民。而在意大利南海岸,在亚平宁山脉末端的两个半岛(萨伦托半岛和卡拉布里亚半岛)之间,广阔的低地(虽没有良好的港口,但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与内陆的丘陵毗邻。西海岸面积广大,流淌着多条重要河流,其中最有名的是台伯河;在河流和一度分布广泛的火山的联合作用下,西海岸地形复杂多变,有谷地丘陵,也有港湾和岛屿。西海岸的伊特鲁里亚、拉丁姆 和坎帕尼亚等地区乃是整个意大利的核心所在。在坎帕尼亚以南,山前平原逐渐被第勒尼安海淹没,海浪几乎直接冲刷着山脚。另外,正如伯罗奔尼撒是希腊的一部分一样,西西里岛也是意大利的一部分。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也最美丽的岛屿,其内陆多山,部分地区很贫瘠;但它的海岸地带,尤其是东、南海岸,土地非常肥沃,这主要是火山运动的结果。从地理上讲,西西里山脉其实是亚平宁山脉的延续,狭窄的墨西拿海峡形成的“裂缝”(Ῥήγιον)几乎不能阻断这二者;从历史上讲,西西里在更古老的时代就已经被确定为意大利的一部分,就像伯罗奔尼撒(它是同一民族不同支系之间斗争的战场,同时也是共同的希腊文明的所在)属于希腊一样。与希腊半岛相似,意大利半岛气候温和,高度适中的山地以及谷地和平原上可以享受到健康的空气。但在海岸地区的发展上,意大利不如希腊,因为希腊周边海域星罗棋布着众多岛屿,使得希腊人成为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而意大利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但意大利胜过希腊的地方在于,意大利拥有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植被丰富的坡地,这些条件是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必备条件。和希腊一样,意大利也是一片美丽的沃土,激励人们奋斗,也回报人们的努力;意大利的居民如果喜好喧嚣刺激的冒险,可以远行,如果热爱安宁的劳作,也可以在家乡有所成就。但希腊半岛面向东方,而意大利半岛面向西方。在希腊,伊庇鲁斯和阿卡纳尼亚海岸地区(都在希腊的西海岸)的地位并不突出;意大利的阿普里亚和梅萨比海岸地区也不是很重要。希腊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地区——阿提卡和马其顿是面向东方发展的,而意大利最重要的地域——伊特鲁里亚、拉丁姆和坎帕尼亚是面向西方的。所以,希腊和意大利这两个毗邻的姊妹,可以说是互相背离的。虽然在奥特朗托用肉眼就看得见阿克罗科尼亚山脉 ,但意大利人和希腊人较早和较密切的接触却不是通过直线最短的路线——亚得里亚海。正如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情况,民族的历史受到地理条件的决定性影响。古代文明的两大基石——希腊和意大利,一个向东发展扩张,一个向西延伸势力范围。 本书要讲述的是意大利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罗马城的历史。尽管从公法的角度讲,是罗马城先取得了整个意大利的统治权,然后又征服了整个古代世界。但从更高的历史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习惯上所谓的“罗马人征服意大利”的说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意大利的各部族——罗马人无疑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但也仅仅是其中一支而已——融合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意大利的历史主要分成两个部分:(1)意大利内部的历史,一直到各部族在拉丁族领导下融合统一;(2)意大利统治整个古代世界的历史。第一部分将包括两卷,内容涉及:意大利人在半岛定居;其民族与政治存在受到的威胁;意大利的一部分被血统不同、文明更古老的外来民族——希腊人和伊特拉斯坎人征服;意大利人反抗这些外来者,并将其消灭或者征服;最终是意大利民族的两个主要支系——拉丁人和萨莫内人为争夺意大利半岛霸权而作的斗争;拉丁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即罗马建城纪年的第五世纪)末期取得胜利。第二部分以布匿战争为开端;随后介绍罗马的迅猛扩张,达到并超越了意大利的自然疆界;帝国时期漫长的守成,以及大帝国的崩溃。这些内容将包含在第三卷以及后续各卷中 。
© 版权声明:
本译作版权属于译者陆大鹏,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已注销]
2015-03-31 18:16:16 [已注销]

还有么

陆大鹏Hans
2015-04-01 08:48:49 陆大鹏Hans (long ago, far away)

@ xajh1997 没有了。出版社后来不想做了,我也就没继续了

[已注销]
2015-04-01 12:48:38 [已注销]

原来是哪个出版社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