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1 ( 全部 )

2020-02-05 09:30:07
朱朱×胡桑:我生来从未见过静物 地点:上海明圆美术馆 时间:2018年8月4日(2019年8月修改整理) Part 1 感伤的诗人 胡桑:最初是生活还是阅读催促你去写诗? 朱朱:捷克诗人塞弗尔特的一首诗:“每天都有事物在终结/极其美好的事物在终结”,我上高中时一次课间休息在教室走廊里读到的,有很多颗脑袋围着一个同学手中的一本彩印杂志,大概是因为上边印着一张金发女郎的...
发表于:《文艺争鸣》2018年第11期
通过方法论的颠倒,形而上世界逐步被祛魅,现代文学发现了“风景”和“内面”,从而完成了对“人”和文学的改造。 换言之,现代文学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重新发现甚至发明,进一步“占有”了现代世界。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现代文学的历史意识的获得。现代性加强了人与历史的联系,从而改造了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文学作品因此具备了强烈的历史意识,也可以说,文学作品与历史之间..
发表于:《诗建设》第22期,作家出版社,2016年8月
从《小镇上的萨克斯》到《清河县》再到《江南共和国》,朱朱诗中的地理疆域一直在开拓着边界,然而在我看来,朱朱并不热心于地理的面貌,也不迷恋于风景的辩证法,他通过诗歌所构建的是一个个渗透着异地镜像的本地镜像,正如在《我想说这是纳兰容若的城市》一诗中,他在北京镜像中嵌入了江南镜像。叠加的地理镜像所构筑的是一个剧场,在最核心地带,他所导演的则是一出出充满时间意识的戏...
发表于:《江南》,2015年第1期
虽然,我亲历了最近十几年汉语诗歌的历史,十年后,最初的兴奋却已被一种反思替代。我们这一代人的写作是在八十年代诗歌尤其是九十年代诗歌的基础上展开的。八十年代诗歌疯狂地跃入形式主义的漩涡。而九十年代诗歌提倡的叙事性、日常性、本土性又试图让诗歌从形式的自我流放中走出来,向生活、现实开放自身。不过,开放的同时又是对诗歌自觉性的加强,这是臧棣所谓的“一种作为写作的诗歌...
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期
在边缘闪耀 ——关于顾彬的当代汉语诗歌批评 一 “相互之间不能完全地理解,无论如何也不算是灾难;忘记了我们会习惯性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顾彬师在《“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中如是说。作为一名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学(文化)的充满激情的旁观者,顾彬的汉学研究一直在试图理解我们所处身其中、因习以为常而陷入执迷的中国文学(文化),他时常给我们带来震惊性的批判视...
发表于:《南方文坛》2015年第一期
“必须以我全部的肺来呼吸你们” ——读王家新译诗集《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 胡 桑 关于翻译,本雅明在《译者的使命》(Die Aufgabe des Übersetzers)中曾经有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在原作中,内容与形式就像果肉与果皮一样紧密贴合、浑然天成,而在译作中,包裹着内容的形式就像一件遍布褶皱的黄袍,拥有独一无二的纹理。这衣服上..
2015-07-04 21:35:13
愿不愿飞是一种尺度 ——论臧棣的“丛书”系列 臧棣曾是“九十年代诗歌”的倡导者,他善于在个体经验和提倡经验中逼迫出词语自身的限度,或者说在词语与心灵之间试图找到一条充满异质性的通道,以击碎两个世界的固步自封,他在1990年代的一首诗《美国梦》中写过:“为了进一步明确心灵的骄傲,/写不纯的诗。”这样的写作最奇异的结果是使心灵获得了亡灵一般的幽谧,比如他在《教工..
发表于:《诗建设》第15期(作家出版社)
我一直以为,徐钺的诗歌代表了汉语诗歌所稀缺的一个向度——超越或超验的向度。当然,超越也是一种跳跃,由历史向超验的跳跃,向记忆深渊的跳跃。于是,他的诗歌呈现出的面目犹如汉语的陌生人。然而正如他自己在《春》中所写的:“那里,陌生的语言在‘秩序’这个词中行进。”陌生化的诗歌语言起源于他对别样的精神秩序的追寻与承诺,也起源于他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毫不避讳的学习(比如曼... (2回应)

房间2 ( 全部 )

发表于:《上海壹周阅读版》2014年12月29日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园中劳作。 蜂鸟们停在忍冬花上。 尘世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我想去占有。 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妒。 遭受过的任何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曾经我是同一个人,并不使我羞愧。 在我身上,我感觉不到任何痛苦。 直起腰,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 ——米沃什《礼物》(胡桑 译) 《礼物》(Dar)也许是波兰诗人米沃什流传最.. (1回应)
发表于:《特区文学》2012年第5期
遣怀诗·月圆夜 曾纪虎 风声仍在大道上,搬来 一座江西的镂空的小城 它堆积自己的副本 从压扁的球形表面生发金色射线,并使之缓缓旋动 月圆夜,食梦之兽潜出 抽象的面孔本自空无 窗棂摇晃,混合萧萧夜声 在月光的安抚处—— 那最小的一个,呼吸中全然是体香 她新生儿的手臂向外伸展 镂空的本地,和体香 胡桑 曾纪虎居住在江西小城吉安——它被诗人称为..
发表于:《特区文学》2012年第5期
山城漫步李德武 这些草茂密、杂乱我朝教堂走,却一脚迈进公社的废墟。我看到刷着红漆的墙壁如同符咒一些骨头变轻,瓦砾还原成关节或骨刺我索性坐下来,用过期晚报卷一尖顶帽子给身边的一株罂粟戴上2007.5.16 面对现实的正义感 胡桑 希尼在评论女诗人毕晓普的诗歌时说,一名诗人“应该对周遭现实保持正义感,甚至在诗歌的想象力可以重构现实的时候”。的确,诗人在结构现实的...
发表于:《诗刊》2012年9月号
世界是一位陌生的故人 胡桑 除了眼前的几首诗歌,我对南歌一无所知,尽管如此,初读这些诗时我就惊讶于它们纯净而绝对的质地,在这些诗中,仿佛有一位经历了苦难的老人平静地洞察着世界的秘密,然而,它们的主人却是一位出生于1980年代最后一年的诗人,这种震惊的感受在曾经阅读庄见果、炎石、独孤长沙、张小七、吴临安等出生于1990年代的诗人时就产生过,南歌只比他们年长一两岁,.. (1回应)
发表于:《特区文学》2012年第4期
火山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 西川 译 乔伊斯害怕雷鸣, 但是在他的葬礼上,却从 苏黎世动物园传来了狮吼。 是苏黎世还是的里雅斯德? 那无关紧要。这都只是传说,就像 乔伊斯之死是一个传说, 或者像四起的谣言,说康拉德 死了,说《胜利》具有反讽意味。 在夜的地平线边缘, 从这悬崖上的小屋远眺, 现在,直到黎明, 遥远的海上石油钻塔闪耀着 两点火光,它...
发表于:《特区文学》2012年第4期
雨夜 厄土 它们就这么落下,不停地 说话。嘈杂,听不清楚 它们的词语都滑向低洼处 它们逼迫我,拉开灯的锁链 明亮的身体,湿润的身体 皮肤的叠影里密布六种白 我散漫的手指,抚过云层 它们顺从,像收拢的花朵 一边迎合,一边拒绝 一切都是冰凉的 冰凉的身体 胡桑 文艺复兴之后的世界是一个无限祛魅的现代世界,上帝被现代科学驱逐而成为一个无言的隐蔽存...
发表于:《特区文学》2012年第3期
真实——献给石漫滩75•8垮坝数十万死难者 蓝蓝 死人知道我们的谎言。在清晨 林间的鸟知道风。 果实知道大地之血的灌溉 哭声知道高脚杯的体面。 喉咙间的石头意味着亡灵在场 喝下它!猛兽的车轮需要它的润滑—— 碾碎人,以及牙齿企图说出的真实。 世界在盲人脑袋的裂口里扭动 ……黑暗从那里来 作为见证的黑暗 胡桑 一首见证的诗,它试图重构一个历史事件.. (1回应)
发表于:《特区文学》2012年第3期
有时虚度 陈让 寒暄?我倒也会。 譬如多日不见你胖了。 再者今天天气真好。 此后就是一个人骑车去左海。 有时从二环路走, 其间穿过一条隧道,不是很长; 有时沿着白马河, 循着805路车的线路。 更多时候我是从二环路走。 在公园里淘几本旧书, 或者是一块石头。 难保它不是璞玉, 老板是不是? 老板说,谁也说不准。 我并不常出门而去, 麻烦别人做些模糊的回答, ..
2人
胡桑
X:“与世界建立一种可靠而谦逊的关系。”
Y: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 作者: 胡桑
  • 写作类型:散文/诗歌
  • 代表作: 《赋形者》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3
签名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779 )

  • hyacinth
  • 清流
  • hyper caffeine
  • As白桃
  • 知月结
  • 1/2
  • 背双肩包的坏猫
  • 割麦子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