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一首:这条街

诗歌 创作
王家新 发表于:
诗刊2017年第1期
这条街 王家新 我将不向大地归还 我借来的尘土…… ——曼德尔斯塔姆 1 在多年的动荡生活之后, 我也有了一条街,一条夹在居民区的小街, 一条我们已居住了五年的绿荫小街, 一条仍在等待我童年的燕子 和曼德尔斯塔姆的蝴蝶的小街。 2 这条街,每天我都下楼去走一走,在金色的黄昏, 或是在伴着夏日蝉鸣的绿色正午, 即使在写作的时候我也往往忍不住 望一眼窗外的这条街,好像它就是 两行诗之间不能缺少的空白。 3 现在,一个穿短裙的少女走过,而我希望 她轻快的移动就是静止, 就像永远走在希腊古瓮上的画里, 至少走慢一点,我要替杜甫他老人家多看她一眼, 我还想替老叶芝向她伸出手来。 4 就是沿着这条街,我买来每天的面包、青菜…… (有时则专门去给我们家的兔子买吃的) 哦,街头那家“杭州小笼包”揭锅时的热气! 还有那家幼儿园,我喜欢孩子们的尖叫如同我喜欢 放学后的寂静:那永恒的寂静的童年。 5 难忘的春天(那是哪一年?),似乎一歩出小区, 街边铁栅栏內的桃花就绽开了, 梦幻般的,虽然只开了三天, 从此我这个苦役犯的眼前就飘着几朵彩云, 就飘着,哪怕是在雾霾天。 6 蹲着的修车匠,飞窜的快递员,站着发小广告的…… 我向这一切致敬,不仅如此, 每年这条街上还走过敲锣打鼓送葬的行列, 每到那时,我就拉着儿子来到窗边, 好像是让他观看月球的另一面。 7 傍晚,街头烤红薯的糊香味。 (“巴黎的大街上没有烤栗子吃了”,艾吕雅) 正午,电线杆拉长的阴影。 初夏时分,老槐树洒下的细碎嫩黄花蕊, 一场场秋雨后,银杏树那金币般的叶子! 8 有时我一连数日埋头写作,不曾下楼, 但那条街仍在那里,拉开窗帘,啊,下雪了! 那一瞬,好像就是上苍对我们的拯救! 那一瞬,连我们家的小兔子,也和我一起 久久地伫立在窗前。 9 就是这条街,虽然它并非我们自己的家, 我们只是为了孩子上学在这里租住, 但我爱这条街,爱这四楼上的窗户(它不高也不低), 爱街上的一年四季,爱它的光与影, 我的灵魂已带上了它们的颜色。 10 还有这街上的微风!每次梦游般出去时, 它就会徐徐拂来问候我的眉头。 它一次次使我与生活和解。而在闷热天, 它则好像把我带向了青岛或大连—— 一拐过这条街口,就是大海与帆。 11 是的,我爱这条街,它使我安顿下来, 使我靠“借来的尘土”再活一次。 过生日的那晚,我希望在这条街上一直走下去, 但它还不到五百米,我就来回走了三趟, 伴着天上的那颗让我流泪的小星。 12 而我爱这条街,还因为可看到远山(幸好它没有 被高楼完全挡住)——那是北京西山, 我爱它在黄昏燃尽后的黑色剪影, 爱从街的尽头第一辆亮起的雪亮车灯, 它好像就从灵魂的边界向我驶来。 13 就是这条无名小街(你读了这首诗也找不到它), 就是面对它,我翻译了曼德尔斯塔姆, 他居无定所,死于流放,却希望在他死后 那只“白色粉蝶”能在它的跨距间活着—— 飞回到那个国度,飞回到那条街。 14 而“那条街”也就是“这条街”,正如 “这条街”也将变成“那条街”—— 明年我们的孩子小学毕业,我们也将搬走, 但多少年后我会重访这里,我们的孩子也会—— 我童年的燕子也许会跟着他一起到来。 2016年8月31日-9月4日 北京海淀蓝靛厂西路时雨园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王家新,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6-09-05 0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