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古代的纺织工艺— 葛布工艺师川出茂市(1922年8 月11日生)
盐野米松:山野的深处生长着一种叫“藤蔓”的植物,用它的茎上抽取下来的
丝织布,就是“葛布”。不要以为它仅仅是很平凡的丛生植物,它的丝却是洁白而
有光泽的。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采集到的植物的丝来织布了。现在,
管这样的纺织品叫“古代织锦”,日常生活中有的依然在用。
静冈县挂川市的“葛布”就是其中的一种。过去这个地区曾经有过很多的“葛
布作坊”,而现在只剩四家了。他们织的坐垫套、手提包、门帘、墙纸和帽子都是
平常的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也有些历史悠久的,像上下身分开的礼服、古代玩踢
球的游戏时穿的裤裙等传统的服装也在做。
看着把一根根细细的丝线放在手织机上,再慢慢地织出布来这一没完没了的过
程,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种“古代织锦”虽说是采草木的丝来进行纺织的,可在
它的背后却有着许多繁杂的程序。
一根藤蔓采回来以后,要经过煮、让包含在茎丝上的纤维层剥离掉、发酵、江
水的洗涤、干燥这一系列的程序以后,才轮到可以拉丝。拉了丝还要把它们一根根
地系在一起,结扣儿的地方要处理得很细,不能影响织出布的美观,这些都是需要
靠人的手工来完成的,同时也是很需要时间的。
又因为它们是来自大自然中的材料,所以还存在着季节的问题。只有在那一段
特定的时期才能生产出东西,因为大自然只在这时期提供原料,这跟工厂里无论什
么时候都能制造出来同样的商品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以自然为伙伴从事劳作的人都有一本“自然日历”,他们会合着自然的变
化来安排自己工作的日程,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通常这样的活计有年轻人能为的,
也有上了年纪、身体不再硬朗了的人能做的。总之,人在每个年代、每个阶段都能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川出茂市是葛布作坊“川出幸吉商店”的第四代传人。他的商店兼作坊就在挂
川市内,他是以织布为主,丝线是靠左邻右舍的农家人给提供。他把织“葛市”的
材料和织机都带到了我们的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传统的织法。
川出茂市口述:
我是川出,“川出幸吉商店”的第四代传人。我织了一辈子的“葛布”。我们
的工作就是采回植物的藤蔓,取它们的丝来织成布。现在;挂川市里有四家织“葛
布”的,可是,除了“葛布”,其他的什么都不织的仅我一家,他们有的也织麻或
别的材料。这种工艺只有我们挂川有,别的地区都没有。五年前,岛根县温泉津镇
曾经有人说他们那里在过去也曾采过藤蔓,因此到我这里来学习纺织技术,也就是
说岛根县从五年前开始有了这个工艺。
抽取藤蔓上的纤维这一程序,我是请位于离挂川八里远的山拗小村——仓真村
松叶地区的老婆婆们帮忙做的。挂川市位于静冈跟洪松之间,从挂川往北一里的深
处就是仓真材和樱木村,藤蔓都是在那地采集的。我们委托的人在樱木村有6 人,
仓真村有6 人,和起来12个人。
我用的藤蔓就是很普通的,跟野生在堤坝和空地上的那种是一样的。藤蔓一般
有两种,一种是缠绕在树上的,一种则是爬着延伸在地面上的。这两种中用的最多
的还是爬在地面上的那种,因为它会从很多的“关节”处长出新芽,并延伸得很长
很直。而缠绕在树上的那种总是扭扭曲曲的形状不够好,拉的丝也不会很直,这种
丝是不能用来织布的。
为织布而采的藤蔓一般是小孩子的小手指那么粗,六七米长的。这样的藤蔓从
每年的6 月到10月都可以采集到,而且都是当年的新芽长成的,尤其在盛夏更是最
好的采集季节。把爬着长在地皮上的藤蔓割下来,这个操作看起来并不十分难,可
是,要采50公斤的藤蔓才能出1 公斤的丝线,1 /50的比例。而且这抽丝拉线的过
程也都是纯粹靠手工完成的,很费事的。
采回来的藤蔓先要在大锅里煮一下,然后把它们都铺在一个长1 米、深30公分
的正方形洞穴里进行自然发酵,以使它们的表皮腐烂,之后,拿到江里去洗并抽出
藤蔓中间的芯,再下来就可以拉它们的丝了。
用葛布做游戏时穿的裤裙
藤蔓这种纤维的特征就是既结实又轻便,还有像绢那样的光泽,所以,从古代
开始人们就用它来做礼服了。
放在会场的入口处展览的是古代的一种玩踢球游戏时穿的裤裙。现在,京都还
有人会订做。今年已经有八匹布的订货了,正在加紧织呢。
从前,那种踢球的游戏在宫廷里很盛行,据说几千年前用的就是挂川的葛布,
因为葛布可以用水洗,并可以反复地穿。
最早,是挂川附近的主妇、婆婆们觉得这种葛布很结实,就用它来做干农活儿
时穿的衣服,然后慢慢地才越做越细,种类也越来越多起来了。到了镰仓时期(1185
一1333年),骑马时穿的裤裙也是用它做的,江户时期(1600~1867年)更用它来
做礼服和各种各样的裤裙,甚至还用它做蓑衣。
现在,像裤裙这样的传统衣服很少了,因为需求量不多。但是,从明治3 年
(1871年)开始这里的人们就尝试着用藤蔓的丝来织隔扇上的布了。
我们家的第一代其实是靠做和服的布料起家的,他们织出的用做墙纸的料子还
曾经在东京的展览会上展出过,并获得了极大的好评,甚至连美国和欧洲也纷纷开
始把葛布用来当墙纸。那一时期,我们挂川地区每年都要出口上万匹的葛布。但遗
憾的是,后来韩国出现了便宜的葛布,这种手工制作的工艺被劳动力便宜的地区占
上风是理所当然的。就这么一来,我们那儿原本四十几户的葛市作坊最终就只剩下
四户了。
韩国本身就是个出藤蔓的地方。从明治28年(1896年)开始,我们那里的人们
就已经把韩国出的藤蔓跟挂川的藤蔓合在一起用了。在李承晚政权被朴政权取代了
以后,韩国的出口一下子紧缩了,进到日本来的韩国藤蔓少了,材料的不足也是导
致作坊关闭张的原因之一。
藤蔓也算是日本的特产吧。除了取它的纤维以外,从前修造堤坝的时候,为了
不让铺在堤坝上的上掉下来,都是用种藤蔓来做护围的。昭和25年(1950年),还
曾经从我们那里往美国运送过几百公斤藤蔓的种子,现在,就连华盛顿的白宫附近
都爬满了藤蔓,可是,美国人把藤蔓叫做“猪草”,他们好像不太喜欢这种植物。
上次我去美国的时候看到高速公路两旁的高墙上长满了藤蔓,美国人在那儿
“猪草”、“猪草”的骂骂咧咧。
用野生的藤蔓做丝
采藤蔓的过程我都拍了录像,可以边看边听我讲解。地点就是我刚才说过的那
个樱木村。这里的藤蔓质量好是因为这里有条江,江水很干净的缘故。还因为它们
是长在坡度很小、面积很广的茶园的埂边上,广阔的面积很利于藤蔓的伸爬和成长。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才能采到天然的藤蔓,而且还是那种爬在地皮上自由延伸着
成长的。一根足有七米长,你只要找到它们的根,然后尽管往回拉就是了。
到了8 月以后藤蔓就会开花,所以,取它们的纤维只有在6 、7 、8 月新芽成
长的时节最好,新芽的成长趋势是很旺盛的,它们一天能长40公分的长度。采好的
藤蔓捆在一起放在大锅里煮15到20分钟。现在,我都是请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们帮忙
做这个。煮过以后拿到江水中去冷却,必须得是江水才行,因为,从这儿往下的每
一道程序都离不开江。用江水冷却了以后,下来是放进长宽都为1 米、深30公分的
正方形窑坑里,先在坑的底下铺上满满的一层草,把藤蔓放上以后再铺上满满的草,
让它发酵。这时候如果使用的草是艾蒿或蒲公英的话,就会把藤蔓的纤维染上颜色,
所以,草要铺芒草或茅草。
凉爽的天气下,发酵需要32个小时左右,表皮腐烂得像烂泥一样了,再拿到江
里去洗,把烂泥样的表皮洗掉,就变成洁白色的藤蔓纤维了,中间的芯也在这个时
候抽掉,只有在湿润的状态下芯才好抽。
用做纤维的部分正好是表皮和芯之间的那层薄薄的皮,也叫“韧皮”。抽掉的
芯其实还可以编笼筐之类的东西,藤蔓的全身没有浪费的地方,根部能出淀粉。
从50公斤藤蔓中提取到1 公斤纤维
我家的第一代开始于江户时期,那时候,日本全国有很多地方是做这个工艺的,
比如:杨木县的茂木、岩手县、茨城县水户附近的大田,真是不少。现在却只剩下
挂川了。
因为这种工艺是在夏季进行的,所以,出没于水里水外的会感到很舒服。
从50公斤的藤蔓身上只能提取到1 公斤的纤维,而且仅仅是靠用江水洗来洗去,
无需任何的药物。
藤蔓的丝很长,大体上6 米长的藤蔓就能取下6 米长的丝,把它们晒干后就是
织葛布的材料了。
婆婆们在一星期里要来通知我一次说:昨天已经煮好了,过两三天就可以抽丝
了。这边的婆婆们抽好了丝就拿给那边的婆婆们去接线。所有这一系列下来都是靠
手工完成的。拉丝的时候是用手指一根一根地往下拉,但是如果是想做我们前面说
过的那种裤裙的话,丝要拉得特别细,于是,就把十几根针系在一起,先在藤蔓的
纤维上拉出痕迹,然后再拉,这样拉出来的丝就很细了,这种方法叫“针戳法”。
丝线的价格是一公斤一万五千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别小看那些老婆婆,
她们一个夏天挣100 万元(约合8 万人民币)是很轻松的事。这种活儿只要想干谁
都能干,我们家有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子,他们在学校的社会课里就学过怎么采藤
蔓这样的知识。有的女孩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对藤蔓产生兴趣,长大以后念了大
学还自己练习织布,用自己织的布做和服穿。这样的例子很多。
但是,采藤蔓可不是件容易的差事,采一点儿的话也许还不觉得,一采就是50
公斤的话,你们想想看,那可是个力气活儿,而且又是到深山里边去采。一般的家
庭主妇很难做得到的,只有那些常年生活在深山里的老婆婆,经常走山路才会习惯
这种劳作。
藤蔓的纤维在结实这一点上其实跟麻差不多,只是藤蔓更有光泽,而且很轻,
轻得几乎感觉不到重量。
拉丝的活儿也都是那些老婆婆来做的,从这些老婆婆手里出来的丝也都不一样,
有的细一些,有的粗一些。不过,倒也无妨,想织粗布的时候就用稍粗一些的丝,
而织细布的时候就用稍细一些的。
丝线的打结方法也是我们挂川地区特有的,叫做“葛布结”,跟一般的在织机
上的打结法是不同的。
上机织丝
打好了结的丝线,绕在一块木头上,呈“8 ”字型,绕满了木块就是一缕线。
织的时候要把线弄湿,线头穿过梭子就可以开始织了。织的过程中要让线头的
结全部朝下。梭子也是我们挂川独有的。一般织的时候要将线缠在织机的卷筒上,
而我们那里不绕卷筒,只是让线穿过就可以了,然后再穿过梭子旁的小孔,就可以
往下织了。
丝线浸湿以后轻轻地拧一下就上机,而且最好是一气呵成,否则,丝线一干就
又变硬了。这样一个线团能织40公分长、30公分宽的一段。
这种梭子在我们挂川地区叫“抒”。有些用来织葛布的织机下边都带有一组滑
轨,从前,织屏风用的料子,布面都是很宽的,所以,是利用滑轨来穿梭子的。现
在不用织那么宽的布了,这种带滑轨的织布机也就少多了。
丝线用的是麻或混纺丝线,像和服的带子织出来就很结实,过去用的比较多的
是木棉、麻、绢等。经纬线都用藤蔓纤维来织的也有,只不过织出来的布不很细腻。
“葛布”在织法上与其他材料不同的是,它的丝线不需要捻。因为,它那同绢
一样的光泽一经捻就会被捻没的。用“葛布”做的隔扇面光光闪闪,甚至能使整个
房间都能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明亮。
“挂川城楼”又重新整修了,那里边有个“天守阁”,其中装饰着我和我母亲
合作制作的一幅隔扇。因为幅面很宽,所以需要两人并排在一起织才行。一方飞梭
这方就要接住,如果情不投意不合是干不好这个的。
我拿来的这架织机是我们挂川的五年级学生在学校里用的,所以比较矮,但是,
织的功能一点儿都不差。这是我为了借给学校而特地订做的。
近来,“葛布”也有染颜色的了。和服的带子呀钱包什么的,都能用化学染料
上色,也用从自然中提炼的染料,“葛布”上色很快,而且,染了色也还不失光泽。
现在我们织的东西中壁挂最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像钱包才卖1500日元(约
合人民币100 元),不过还是稍有赚头儿的。
织坐垫的套所用的丝线是麻或化纤混纺,非常结实,可以用一两代人呢,清洗
也没有问题。因为本来就是在湿的状态下织的,所以耐水性也是很强的,而且,这
种材料还不容易脏。除了这些东西以外,我们还做草编鞋和帽子。帽子只在夏天的
时候做,做出来以后很快就卖光,订货多得不得了。这种帽子很轻很轻,而且把他
们团成一团放进口袋里,等再拿出来立刻就能恢复原样。
持续到下下代的接班人
我的儿子作为第五代的继承人现在也在织“葛布”,另外,两个孙子,老大似
乎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倒是老二表示要继承这个,我也打算开发开发他的能力,所
以,有幸的是我那里倒没出现断后的问题。
其实如果做得好,这手艺倒也是个能赚钱的行当。只是不能太贪,欲望一大就
容易失败。靠一点点的累积能保证吃饱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家的东西
标价都比较低,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购买,比如:和服的腰带是八万五千日元(约合
人民币5700元,通常和服的腰带都在20到30万日元左右),很便宜吧。
不久前在山形县举办的“古代纺织工艺展卖会‘上,我们的东西卖价最低,便
宜得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其他作坊卖的价都很高,我当时就想,卖那么
高的价会有人买吗?
最近我们正在京都的高岛屋百货店举办“日本传统展”,今天我就是从京都赶
来的,在那儿,我也表演给前来参观的客人们看了。
以前,抽丝的活儿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婆婆们干的,现在60岁上下的“年轻”婆
婆也开始多起来了。
这种传统的产业就是这样,不太有年纪轻的人愿意干,在我们那儿,像于接线
头儿活儿的还有九十几岁的老婆婆呢。她们多是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地干农活儿了,
但是又不愿白白呆着,就找些像这样接线头儿的活儿来做。有时还会找上门来要求
呢。
应该感谢二宫金次郎先生(江户时期的农业经济学家),正是他的教诲影响了
我们整个挂川地区,让那里的人们觉得劳动不是件痛苦的事。
今后我们还是坚持不卖高价,为此,我们也在做各种研究。
机器跟手工到底有什么区别?机器毕竟不能完成粗丝细丝搭配的工艺,并且,
上机织的时候,如果没有统一的强度会很容易断,尤其在穿梭的时候。而手工在这
点上就不同,手能使丝线缓慢地穿过。
今后我们还想用细丝线试着做夏天穿的西装。可是,打了线结的地方总是会麻
麻扎扎的,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在机器上解决这个接线头儿的问题,总之有待研究的
问题还很多。
这次,没带什么特别的东西展示给你们看,明年的5 月“日本传统展”会在日
本桥的高岛屋百货店举行,到那时你们再来看我表演吧。
(1995年10月7 号访谈)
丝织布,就是“葛布”。不要以为它仅仅是很平凡的丛生植物,它的丝却是洁白而
有光泽的。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采集到的植物的丝来织布了。现在,
管这样的纺织品叫“古代织锦”,日常生活中有的依然在用。
静冈县挂川市的“葛布”就是其中的一种。过去这个地区曾经有过很多的“葛
布作坊”,而现在只剩四家了。他们织的坐垫套、手提包、门帘、墙纸和帽子都是
平常的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也有些历史悠久的,像上下身分开的礼服、古代玩踢
球的游戏时穿的裤裙等传统的服装也在做。
看着把一根根细细的丝线放在手织机上,再慢慢地织出布来这一没完没了的过
程,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种“古代织锦”虽说是采草木的丝来进行纺织的,可在
它的背后却有着许多繁杂的程序。
一根藤蔓采回来以后,要经过煮、让包含在茎丝上的纤维层剥离掉、发酵、江
水的洗涤、干燥这一系列的程序以后,才轮到可以拉丝。拉了丝还要把它们一根根
地系在一起,结扣儿的地方要处理得很细,不能影响织出布的美观,这些都是需要
靠人的手工来完成的,同时也是很需要时间的。
又因为它们是来自大自然中的材料,所以还存在着季节的问题。只有在那一段
特定的时期才能生产出东西,因为大自然只在这时期提供原料,这跟工厂里无论什
么时候都能制造出来同样的商品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以自然为伙伴从事劳作的人都有一本“自然日历”,他们会合着自然的变
化来安排自己工作的日程,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通常这样的活计有年轻人能为的,
也有上了年纪、身体不再硬朗了的人能做的。总之,人在每个年代、每个阶段都能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川出茂市是葛布作坊“川出幸吉商店”的第四代传人。他的商店兼作坊就在挂
川市内,他是以织布为主,丝线是靠左邻右舍的农家人给提供。他把织“葛市”的
材料和织机都带到了我们的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传统的织法。
川出茂市口述:
我是川出,“川出幸吉商店”的第四代传人。我织了一辈子的“葛布”。我们
的工作就是采回植物的藤蔓,取它们的丝来织成布。现在;挂川市里有四家织“葛
布”的,可是,除了“葛布”,其他的什么都不织的仅我一家,他们有的也织麻或
别的材料。这种工艺只有我们挂川有,别的地区都没有。五年前,岛根县温泉津镇
曾经有人说他们那里在过去也曾采过藤蔓,因此到我这里来学习纺织技术,也就是
说岛根县从五年前开始有了这个工艺。
抽取藤蔓上的纤维这一程序,我是请位于离挂川八里远的山拗小村——仓真村
松叶地区的老婆婆们帮忙做的。挂川市位于静冈跟洪松之间,从挂川往北一里的深
处就是仓真材和樱木村,藤蔓都是在那地采集的。我们委托的人在樱木村有6 人,
仓真村有6 人,和起来12个人。
我用的藤蔓就是很普通的,跟野生在堤坝和空地上的那种是一样的。藤蔓一般
有两种,一种是缠绕在树上的,一种则是爬着延伸在地面上的。这两种中用的最多
的还是爬在地面上的那种,因为它会从很多的“关节”处长出新芽,并延伸得很长
很直。而缠绕在树上的那种总是扭扭曲曲的形状不够好,拉的丝也不会很直,这种
丝是不能用来织布的。
为织布而采的藤蔓一般是小孩子的小手指那么粗,六七米长的。这样的藤蔓从
每年的6 月到10月都可以采集到,而且都是当年的新芽长成的,尤其在盛夏更是最
好的采集季节。把爬着长在地皮上的藤蔓割下来,这个操作看起来并不十分难,可
是,要采50公斤的藤蔓才能出1 公斤的丝线,1 /50的比例。而且这抽丝拉线的过
程也都是纯粹靠手工完成的,很费事的。
采回来的藤蔓先要在大锅里煮一下,然后把它们都铺在一个长1 米、深30公分
的正方形洞穴里进行自然发酵,以使它们的表皮腐烂,之后,拿到江里去洗并抽出
藤蔓中间的芯,再下来就可以拉它们的丝了。
用葛布做游戏时穿的裤裙
藤蔓这种纤维的特征就是既结实又轻便,还有像绢那样的光泽,所以,从古代
开始人们就用它来做礼服了。
放在会场的入口处展览的是古代的一种玩踢球游戏时穿的裤裙。现在,京都还
有人会订做。今年已经有八匹布的订货了,正在加紧织呢。
从前,那种踢球的游戏在宫廷里很盛行,据说几千年前用的就是挂川的葛布,
因为葛布可以用水洗,并可以反复地穿。
最早,是挂川附近的主妇、婆婆们觉得这种葛布很结实,就用它来做干农活儿
时穿的衣服,然后慢慢地才越做越细,种类也越来越多起来了。到了镰仓时期(1185
一1333年),骑马时穿的裤裙也是用它做的,江户时期(1600~1867年)更用它来
做礼服和各种各样的裤裙,甚至还用它做蓑衣。
现在,像裤裙这样的传统衣服很少了,因为需求量不多。但是,从明治3 年
(1871年)开始这里的人们就尝试着用藤蔓的丝来织隔扇上的布了。
我们家的第一代其实是靠做和服的布料起家的,他们织出的用做墙纸的料子还
曾经在东京的展览会上展出过,并获得了极大的好评,甚至连美国和欧洲也纷纷开
始把葛布用来当墙纸。那一时期,我们挂川地区每年都要出口上万匹的葛布。但遗
憾的是,后来韩国出现了便宜的葛布,这种手工制作的工艺被劳动力便宜的地区占
上风是理所当然的。就这么一来,我们那儿原本四十几户的葛市作坊最终就只剩下
四户了。
韩国本身就是个出藤蔓的地方。从明治28年(1896年)开始,我们那里的人们
就已经把韩国出的藤蔓跟挂川的藤蔓合在一起用了。在李承晚政权被朴政权取代了
以后,韩国的出口一下子紧缩了,进到日本来的韩国藤蔓少了,材料的不足也是导
致作坊关闭张的原因之一。
藤蔓也算是日本的特产吧。除了取它的纤维以外,从前修造堤坝的时候,为了
不让铺在堤坝上的上掉下来,都是用种藤蔓来做护围的。昭和25年(1950年),还
曾经从我们那里往美国运送过几百公斤藤蔓的种子,现在,就连华盛顿的白宫附近
都爬满了藤蔓,可是,美国人把藤蔓叫做“猪草”,他们好像不太喜欢这种植物。
上次我去美国的时候看到高速公路两旁的高墙上长满了藤蔓,美国人在那儿
“猪草”、“猪草”的骂骂咧咧。
用野生的藤蔓做丝
采藤蔓的过程我都拍了录像,可以边看边听我讲解。地点就是我刚才说过的那
个樱木村。这里的藤蔓质量好是因为这里有条江,江水很干净的缘故。还因为它们
是长在坡度很小、面积很广的茶园的埂边上,广阔的面积很利于藤蔓的伸爬和成长。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才能采到天然的藤蔓,而且还是那种爬在地皮上自由延伸着
成长的。一根足有七米长,你只要找到它们的根,然后尽管往回拉就是了。
到了8 月以后藤蔓就会开花,所以,取它们的纤维只有在6 、7 、8 月新芽成
长的时节最好,新芽的成长趋势是很旺盛的,它们一天能长40公分的长度。采好的
藤蔓捆在一起放在大锅里煮15到20分钟。现在,我都是请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们帮忙
做这个。煮过以后拿到江水中去冷却,必须得是江水才行,因为,从这儿往下的每
一道程序都离不开江。用江水冷却了以后,下来是放进长宽都为1 米、深30公分的
正方形窑坑里,先在坑的底下铺上满满的一层草,把藤蔓放上以后再铺上满满的草,
让它发酵。这时候如果使用的草是艾蒿或蒲公英的话,就会把藤蔓的纤维染上颜色,
所以,草要铺芒草或茅草。
凉爽的天气下,发酵需要32个小时左右,表皮腐烂得像烂泥一样了,再拿到江
里去洗,把烂泥样的表皮洗掉,就变成洁白色的藤蔓纤维了,中间的芯也在这个时
候抽掉,只有在湿润的状态下芯才好抽。
用做纤维的部分正好是表皮和芯之间的那层薄薄的皮,也叫“韧皮”。抽掉的
芯其实还可以编笼筐之类的东西,藤蔓的全身没有浪费的地方,根部能出淀粉。
从50公斤藤蔓中提取到1 公斤纤维
我家的第一代开始于江户时期,那时候,日本全国有很多地方是做这个工艺的,
比如:杨木县的茂木、岩手县、茨城县水户附近的大田,真是不少。现在却只剩下
挂川了。
因为这种工艺是在夏季进行的,所以,出没于水里水外的会感到很舒服。
从50公斤的藤蔓身上只能提取到1 公斤的纤维,而且仅仅是靠用江水洗来洗去,
无需任何的药物。
藤蔓的丝很长,大体上6 米长的藤蔓就能取下6 米长的丝,把它们晒干后就是
织葛布的材料了。
婆婆们在一星期里要来通知我一次说:昨天已经煮好了,过两三天就可以抽丝
了。这边的婆婆们抽好了丝就拿给那边的婆婆们去接线。所有这一系列下来都是靠
手工完成的。拉丝的时候是用手指一根一根地往下拉,但是如果是想做我们前面说
过的那种裤裙的话,丝要拉得特别细,于是,就把十几根针系在一起,先在藤蔓的
纤维上拉出痕迹,然后再拉,这样拉出来的丝就很细了,这种方法叫“针戳法”。
丝线的价格是一公斤一万五千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别小看那些老婆婆,
她们一个夏天挣100 万元(约合8 万人民币)是很轻松的事。这种活儿只要想干谁
都能干,我们家有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子,他们在学校的社会课里就学过怎么采藤
蔓这样的知识。有的女孩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对藤蔓产生兴趣,长大以后念了大
学还自己练习织布,用自己织的布做和服穿。这样的例子很多。
但是,采藤蔓可不是件容易的差事,采一点儿的话也许还不觉得,一采就是50
公斤的话,你们想想看,那可是个力气活儿,而且又是到深山里边去采。一般的家
庭主妇很难做得到的,只有那些常年生活在深山里的老婆婆,经常走山路才会习惯
这种劳作。
藤蔓的纤维在结实这一点上其实跟麻差不多,只是藤蔓更有光泽,而且很轻,
轻得几乎感觉不到重量。
拉丝的活儿也都是那些老婆婆来做的,从这些老婆婆手里出来的丝也都不一样,
有的细一些,有的粗一些。不过,倒也无妨,想织粗布的时候就用稍粗一些的丝,
而织细布的时候就用稍细一些的。
丝线的打结方法也是我们挂川地区特有的,叫做“葛布结”,跟一般的在织机
上的打结法是不同的。
上机织丝
打好了结的丝线,绕在一块木头上,呈“8 ”字型,绕满了木块就是一缕线。
织的时候要把线弄湿,线头穿过梭子就可以开始织了。织的过程中要让线头的
结全部朝下。梭子也是我们挂川独有的。一般织的时候要将线缠在织机的卷筒上,
而我们那里不绕卷筒,只是让线穿过就可以了,然后再穿过梭子旁的小孔,就可以
往下织了。
丝线浸湿以后轻轻地拧一下就上机,而且最好是一气呵成,否则,丝线一干就
又变硬了。这样一个线团能织40公分长、30公分宽的一段。
这种梭子在我们挂川地区叫“抒”。有些用来织葛布的织机下边都带有一组滑
轨,从前,织屏风用的料子,布面都是很宽的,所以,是利用滑轨来穿梭子的。现
在不用织那么宽的布了,这种带滑轨的织布机也就少多了。
丝线用的是麻或混纺丝线,像和服的带子织出来就很结实,过去用的比较多的
是木棉、麻、绢等。经纬线都用藤蔓纤维来织的也有,只不过织出来的布不很细腻。
“葛布”在织法上与其他材料不同的是,它的丝线不需要捻。因为,它那同绢
一样的光泽一经捻就会被捻没的。用“葛布”做的隔扇面光光闪闪,甚至能使整个
房间都能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明亮。
“挂川城楼”又重新整修了,那里边有个“天守阁”,其中装饰着我和我母亲
合作制作的一幅隔扇。因为幅面很宽,所以需要两人并排在一起织才行。一方飞梭
这方就要接住,如果情不投意不合是干不好这个的。
我拿来的这架织机是我们挂川的五年级学生在学校里用的,所以比较矮,但是,
织的功能一点儿都不差。这是我为了借给学校而特地订做的。
近来,“葛布”也有染颜色的了。和服的带子呀钱包什么的,都能用化学染料
上色,也用从自然中提炼的染料,“葛布”上色很快,而且,染了色也还不失光泽。
现在我们织的东西中壁挂最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像钱包才卖1500日元(约
合人民币100 元),不过还是稍有赚头儿的。
织坐垫的套所用的丝线是麻或化纤混纺,非常结实,可以用一两代人呢,清洗
也没有问题。因为本来就是在湿的状态下织的,所以耐水性也是很强的,而且,这
种材料还不容易脏。除了这些东西以外,我们还做草编鞋和帽子。帽子只在夏天的
时候做,做出来以后很快就卖光,订货多得不得了。这种帽子很轻很轻,而且把他
们团成一团放进口袋里,等再拿出来立刻就能恢复原样。
持续到下下代的接班人
我的儿子作为第五代的继承人现在也在织“葛布”,另外,两个孙子,老大似
乎对这个没什么兴趣,倒是老二表示要继承这个,我也打算开发开发他的能力,所
以,有幸的是我那里倒没出现断后的问题。
其实如果做得好,这手艺倒也是个能赚钱的行当。只是不能太贪,欲望一大就
容易失败。靠一点点的累积能保证吃饱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家的东西
标价都比较低,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购买,比如:和服的腰带是八万五千日元(约合
人民币5700元,通常和服的腰带都在20到30万日元左右),很便宜吧。
不久前在山形县举办的“古代纺织工艺展卖会‘上,我们的东西卖价最低,便
宜得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其他作坊卖的价都很高,我当时就想,卖那么
高的价会有人买吗?
最近我们正在京都的高岛屋百货店举办“日本传统展”,今天我就是从京都赶
来的,在那儿,我也表演给前来参观的客人们看了。
以前,抽丝的活儿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婆婆们干的,现在60岁上下的“年轻”婆
婆也开始多起来了。
这种传统的产业就是这样,不太有年纪轻的人愿意干,在我们那儿,像于接线
头儿活儿的还有九十几岁的老婆婆呢。她们多是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地干农活儿了,
但是又不愿白白呆着,就找些像这样接线头儿的活儿来做。有时还会找上门来要求
呢。
应该感谢二宫金次郎先生(江户时期的农业经济学家),正是他的教诲影响了
我们整个挂川地区,让那里的人们觉得劳动不是件痛苦的事。
今后我们还是坚持不卖高价,为此,我们也在做各种研究。
机器跟手工到底有什么区别?机器毕竟不能完成粗丝细丝搭配的工艺,并且,
上机织的时候,如果没有统一的强度会很容易断,尤其在穿梭的时候。而手工在这
点上就不同,手能使丝线缓慢地穿过。
今后我们还想用细丝线试着做夏天穿的西装。可是,打了线结的地方总是会麻
麻扎扎的,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在机器上解决这个接线头儿的问题,总之有待研究的
问题还很多。
这次,没带什么特别的东西展示给你们看,明年的5 月“日本传统展”会在日
本桥的高岛屋百货店举行,到那时你们再来看我表演吧。
(1995年10月7 号访谈)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