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剧评 ( 全部 )

2020-10-10 05:40:01
影评写于2010年。最近整理电脑文件时才发现。贴出来以记之~ 大型史诗巨作《孔子》持续了导演胡玫理解男人世界的一贯作风,即一定要通过女人来揭开男人的痛苦,而男人的痛苦又多是社会、政治交往上的痛苦。无论是《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还是《乔家大院》,无不如此。所以,在《孔子》这部影片里,孔子的痛苦也是要通过南子之口说出的: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 (1回应)
发表于:《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10月
   晋商纵横明清500余年,成就了在重农抑商时期的一段经商传奇。导演姚树华与其好友商界巨贾郭台铭想用影像来呈现这段传奇,作为在外山西人的后代,自也在情理之中。为了一部电影,郭台铭砸出来的钱不可谓不多,姚树华邀来的幕后班底也不可谓不强,况且还有郭富城、张铁林、金士杰等明星演员的出彩表演,按理来说,应该能打造出一部荡气回肠的家族式史诗出来。但观完全片后,感觉史诗的...
2013-08-09 06:56:54
(本文写于2009年11月)    据说,《小兵张嘎》是防修反修的产物。1962年,苏联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拍了他的首部剧情长片《伊万的童年》,1963年,崔嵬带着他的中国团队,拍了中国版的《伊万的童年》——《小兵张嘎》,迅速而又出色地完成了反“苏修”的任务。这两部影片都在讲述二战期间小侦察员的故事,但表现的角度、手法以及最终所达成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战争是一种极端的...

书评散语 ( 全部 )

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4月10日
偶然发现十四年前写的一篇书评(谈城市精神的) 生活在某个地方,并不仅仅意味着寄身于此,同时也意味着要寄情于此。在科学理性严格规划下的大都市,是期待着人们的感情来充盈的,不论是纽约、巴黎,还是北京、上海,都是这样。张北海的随笔集《人在纽约》,可以说是集录了一个人的城市地志学。书中,作者以三十多年定居纽约的经验,给我们娓娓道说出一些异域生活故事:普利策的后裔所..
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2月7日
  ——评《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   《人民文学》在我国当代文学建构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是以,对它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让我们摸清当代文学的发展脉象,还可以让我们了解文学所处的政治域场,以及在这个域场中,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设计和功能期望。将《人民文学》作为标本,从政治的角度进行全面地考察,是把当代中国文学置于“国家文学”的视野框架中,从而展开互...
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12月14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毕生至力于研究中国学的日本学者竹内实先生曾就中日关系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友好容易,理解难。即是说与两国间“友好”相处比起来,彼此相互理解更加困难。“友好”或许只源于对利害权衡后违心选择的政治投机策略,而“理解”则是要站在一个宽容的立场体认对方,承认对方的与已不同,也告诉对方已的与其不同。这就需要一种切实的换位思考或者角色互动体验。而进行这...
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3月21日
  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多,有意思的却很少;这个世界上的书也很多,有意思的同样也很少;朱大可和他的文字就在致力于把我们这个媒介时代的阅读变得更有意思起来。从八十年代的“神性写作”到现在的“文化批评”,朱大可的叙事风格以及道说姿态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他的组词方式却依旧走着往日的性感路线,对那些不能忘怀于激情的人们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相对于年青时粗糙的精英意识与...
韩王韦
哲学博士,目前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德国哲学,德性伦理学,进化论思潮,艺术哲学
  • 作者: 韩王韦
  • 写作类型: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戏剧/非文学/其他
签名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191 )

  • 雨天的路
  • 半个半
  • FuRTHeR
  • Libeccia
  • 钦
  • bun&bun
  • 术
  • kaze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