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雄伟的散文

发表于 《中国政府采购报》(2021年9月3日) 散文 创作
5月19日 新式农厕精致,整洁,文明,科技含量高,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膜下种植豆角、地瓜,乘着东风,长得快,长得高,长势猛。大棚里扣着柿子、韭菜、瓜果,欣欣向荣,晶莹发亮。机井房放水,水管长蛇一样伸到地里,均匀的喷灌,泥土滋润,玉米苗壮。葡萄闪光,芍药盛开,牛哞羊咩鹅叫车到,先锋带头儿,合作社经营,项目稳定,小康启程…… 5月22日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
发表于 《朝阳日报》2021年5月20日 散文 创作
正月 27年前的春节,父亲骑着自行车驼着我到市内购书。那时,新华书店位于最繁华的商业路段,一楼出租,二楼开架售书,营业面积比现在大许多。正面向阳,图书摆放得疏密有序,走在里面非常敞亮。   在书店里读书是最舒服的,因为环境的安静,陈设的高雅。当一下子拥有了读到几万本图书的自由时,真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快活!贪婪的放下那本,又拿起这本,摩挲下彩塑封面,扫视回序言题跋...
发表于 《中国政府采购报》(2021年7月2日) 散文 创作
二十五年前的寒假,我看了电视剧《赵尚志》的几个片断。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害怕赵尚志在林海雪原中的摧枯拉朽,他们惊呼“小小的满州国,大大的赵尚志!”赵将军英勇无畏,战无不胜。他的籍贯是辽宁省朝阳县王伦沟乡(现改称尚志乡)。 2010年暑假,借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夏令营的机会,我参观了赵尚志故居。故居里陈列着赵尚志幼年时用过的家用器具、笔墨纸砚,古朴典雅,兼具辽西特..
发表于 《朝阳日报》2021年7月21日 散文 创作
来到辽宁省绥中县九门口,既要攀爬浩荡的水长城,也要弓身进入幽深的明长城隧道,感受苦夏的凉意。 九门口长城又称一片石关,公元1644年4月,后金军、吴三桂关宁军、李自成大顺农民军曾在此展开了一场决定此后中国三百年命运的大决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甫一立国,就派大将徐达在燕山山脉的余脉上修筑了这段九个门洞跨越水上、蜿蜒曲折、直上重宵九的坚固长城。长城是保家卫国的防御工...
发表于 《双塔消息》2020年4月10日 散文 创作
位于乡村郊野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小饭店面积狭小,装饰简单,卫生条件也可能逊色于大饭店,但里面特有的安静与温馨是让人喜欢的。小时候,去50里地外的姥姥家,班车在平均十来里地一个的站点停车时,斜倚车窗我常常看着站点旁飘着红色幌子、幌子底下挂着“某某饭店”字样的招牌发呆。我看到了从那幢旧房子顶上冒出的炊烟,门里飘出的腾腾的热气,闻到了十里之内都到闻到的炒菜、油条、饺子...
发表于 《朝阳日报》2021年4月18日 散文 创作
1 天柱山在安徽省安庆市境内。去天柱山在安庆转车。安庆的环城巴士上,报站的播音是熟悉的普通话女声。而乘客们则用我一句也听不懂的当地方言交谈,很一本正经的样子,很少夸张的大笑。官方与民间语言的并行不悖,让我看到了政权的统慑力是多么强大。班车车厢内放满刚下树的蜜橘(装在筐里)。五六十岁的农妇挑着扁担下车入市销售。每斤一块五到两块,新鲜,饱满,性价比高。迎江寺站下...
发表于 《中国政府采购报》2021年4月9日 散文 创作
女儿没见过老院子。 院子很小,左前方是猪圈,右前方是菜园,中间是当院,当院西边是鸡窝。猪圈里有猪棚,猪吃完母亲老早喂过的泔水往棚里一趴,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猪圈里专门挖一个坑,大雨如注,坑里积水,暑伏天猪在坑里"打溺",俨然世界上最快乐的猪。母鸡白天只在小院儿里遛达,在上层小窝下蛋,晚上自觉回大窝睡觉。菜园里豆角,黄瓜,茄子,柿子都种。夏日的傍晚,凉...
发表于 《朝阳日报》2021年3月31日 散文 创作
在安徽省怀宁县城乘坐公交车,经两站、十分钟,在高河镇查湾村海子故居站下车。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我是来瞻仰已故著名诗人海子的故居来的,看望他慈祥而年迈的母亲,看看这块滋养他思想和灵魂的热土! 公交车上,映入眼帘的有生产的企业、营业的门市……查湾村村部建在路边,两层连栋小楼,有醒目的红字标识,有写着时兴话语的宣传栏,楼旁侧是方正的广场,广场前是五亩河塘,塘中..
发表于 《火花》2021年第2期 散文 创作
北方盛产小麦,面食种类多如牛毛。面条,面饼,馒头,花卷儿,有别于西方面包单一的甜腻和南方米饭的疏松,中国传统面食便携、禁饿、分子密度大、产生热量高。以面粉为原料,可以做包子、饺子、饽饽、戈豆子等许多美食。 时节 暑伏天吃戈豆子冲凉。那是少年时的黄昏。随父亲自装修的东家归来,手上的水泥渍尚未洗净,开始手捧刚在报亭买来的一本«读者»热切的默读——一篇«飞越...
发表于 《朝阳日报》2020年12月16日 散文 创作
1990年代末,在凌源读书三年。知道她是关外重镇,清朝设塔子沟厅,管理热河以东的大片地域。凌源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极厚重,皮影戏唱响蒙东辽西,诞生了开国上将罗文、“双枪老太婆”原型郭俊卿同志。 2020年金秋,有幸与同窗再游凌源。二十多年过去,凌源新城与老城融为一体,国民生产总值排名省内前茅。弹指一挥间,我们抚今访古,感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在三家子镇天..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7 2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