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教材 ( 全部 )

2012-02-10 21:15:55
(因为这篇要作为一本书中的一部分,未经允许,请勿转摘转载!) 这是本学年上海交大二年级建筑设计课正式开始前给同学的一份文字(2010-09-26),二年级结束时,同学能理解其中的3-40%,其实,就已完成我的预设。同时,也将它送给高年级的同学们。 不同阶段、类型的学生和同行们,对文中所谈问题,感受应该差别很大。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扩充、修正我的认识! --------... (2回应)
2011-12-05 12:11:45
【问】: 设计需要思考,也需要形态,非常赞同!不过咱们的形态训练(主要在美术课程)和设计思考(设计课)需要做到实处啊,而不是仅仅在最后效果图的制作上怎么"下工夫选角度和用好色调"啊。 【答】: 我以为,我们的确可以把“形态训练”当成一个专门议题,用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完整、有效的系统与手段(例如“形态构成”,可包括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空间构成……),做针.. (9回应)

设计课上的点滴记录 ( 全部 )

2012-01-10 00:28:35
我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无论赚钱还是不赚钱,无论教学、设计、展览还是开会),有如下要求:如果不能做好(我自己以为的好),或者如果做的过程中不快乐,那就索性不做,无论利益有多少。 08年,系里让我带03级的毕业设计。在某个下午第一次集中开会,要每个带毕设的老师讲几句话。我没什么准备,就随口说了自己读博士时在TJ带毕设(二次)以及在JT评审毕设(三次)的感受,那就是——没... (5回应)
2012-01-06 01:06:39
1、 礼拜五(2010-4-18)上午上课,给学生们放了一组我在巴黎拍的主题为“小房子”的学生竞赛展(Xposition Mini Maousse)。文件夹里忽然冒出了几张巴黎成年人悠闲地坐在街边椅子上,光脚、晒太阳、看书的照片。 同学们有些奇怪。我解释道,这样的场景,在拼命快跑的中国,只有“犀利哥”才有时间、心态这么做。上海街头谁敢这么无所事事,一定会超级不安——怕又有什.. (4回应)
2012-01-06 01:06:28
- 昨晚,看到一些workshop记录,发现一些生生(尤其是三年级生),常常会有大段记述老师如何如何要求,然后我们怎么怎么做,有些被动的样子。 就有些担心,担心生生们在这些大师们面前太过弱小,恐怕会失去自我。 于是我给了个建议:一定要挺住!不能简单地变成他们想法的实行者,要抵抗住他们巨大吸引力导致的下意识追随,要不断问你们自己:你们的爱好、价值观、判断... (7回应)

对话 ( 全部 )

(11)抱歉 (试发表)
2011-12-26 12:03:55
不断收到一些同学的信或留言,希望我回答一些问题或看图,我想,还是专门写篇抱歉贴解释一下我的不回答原因吧,否则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1、我不知如何网上看图 请各位希望我看图出主意的同学注意:非常抱歉,实在是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去看JT以外的学生作业了。而且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在我对你整体状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网上看图指导具体设计,作用有限。学习设计,如同学习.. (1回应)
(10)网络对话2 (试发表)
2011-12-04 19:32:04
1、 【问】: 老师,我最近挺疑惑的,因为自己的设计总是处于中上的程度,还没有质的飞跃,每次都是一开始的构思不错,但是做到后来却失去了最初的感觉,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构思,所以总是改方案,以至于到了最后交正图的时候柱网没有排。我应该怎样才能跨过这个坎呢? 【答】: 方案可以改到天荒地老也没有止境,但任何工作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先从控制进度、控制成果.. (1回应)
(9)网络对话1 (试发表)
2011-12-04 17:01:58
常有学生或同行在网上提问,或讨论。我的回答(回应)很随兴,通常是在精神好、体力佳、时间空的情况下,一鼓作气做个简单(偏见式)回答。我不能保证自己总是兴致盎然,因此,没得到回复的同学或同行,请原谅我的懒惰。而做出的回复,也多是判断句式,没有细致的展开论述。 ------------------------------------------------------------------------------------------------------...

杂谈 ( 全部 )

2012-03-29 06:20:40
最近,“又”陆续看到了一些10多年前,我读书讨论专业问题时常用的词汇:比如“功能”与“形式”哪个在先,谁追随谁;比如,分析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比如用“风格、手法、象征”等偏视觉形式的方法分析当下西方热点建筑……包括我们JT学生,在高年级回头评论低年级作业时采用的一些标准和说法,也都让我有种时光倒转的感觉。 我这里之所以用“又”,主要是如今我已很少再用这...
2012-01-23 08:57:20
看到一个我还蛮尊重的,正在学术高峰期的中年专业老师,又在讲什么“设计的灵气”,实在有些无语。 好好想想,作为设计教师,在自身学术(倾向性)研究的基础上,把设计行为,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套方法技能,一个控制其发展过程的意识,以及相关的知识与理论基础,究竟在不同阶段,应该传授到什么程度,在不同阶段,应该明晰出什么样的目标(而不是含含糊糊的什么都可以),应该将... (5回应)
李安和ETH (试发表)
2012-01-23 08:40:11
读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 非常钦佩他的坚持,感慨他的热爱电影之情。蜗居六年没事做。如果他处在中国这个比来比去、急功近利的时代里,恐怕早就转行了。亏得身处美国,亏得有个养他的老婆,亏得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否则,一个大师必然胎死腹中。 我这人喜欢瞎联想。ETH的严密、理性的教学对我一直很有启发,看到李安《理性与感性》一节结尾处的话,就拉郎配一..

范文兵的留言板 ( 全部14条 )

stone
stone: 不知为何设计教学版块好久没更新了?老师,jt的设计工作坊也是.... 2014-11-27 11:39
 
小鸟
小鸟: 看到真人了~~^_^ 2014-05-30 14:48
 
barrylin
barrylin: 偶然经同学推荐的一篇文章发现了这块宝地!HAHA!感谢老师,老师辛苦! 2013-01-30 02:02
 
温水
温水: 哦 2012-01-04 19:33
 
yxk深思熟虑地
yxk深思熟虑地: 看得出是很认真地在做,支持!希望老师坚持下去哦~ 2011-12-29 14:44
 
[已注销]
[已注销]: 感谢老师 2011-12-11 22:26
 
七月不安生
七月不安生: 以后有难题就多往这跑,\(^o^)/ 2011-12-11 21:24
 
fwb
fwb: 大家尽可以推荐,如果想推荐的话,那个豆瓣自动加上去的“产权告知”,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推荐,但不要转载(除非经许可)。热烈欢迎推荐 2011-12-07 10:14
 
fwb
fwb: 公知现在是贬义词了,哈哈 2011-11-30 11:22
 
小羽在路上
小羽在路上: 哈,范老师也有小站啦~~~范老师是公共知识分子!! 2011-11-28 11:41
 
>

范文兵的广播 ( 全部 )

分享 范文兵 的专栏

建筑教学笔记
设计专栏 | 每周六更新,共 32 期 | 简介: 主要聊有关建筑学教育的事儿,从宏观理性思考,到微观课堂记录,从师生多方面交流,到教学实验记录。另外,也有对教育方面一般性问题的思考。

开学了,再推一下,欢迎大家购买支持教育^_^。虽然快一年没更新了,但内容一点不过时,以后每当开学就一推。等全书完成,再分解成专栏,继续更新了。

分享 范文兵 的专栏

建筑教学笔记
设计专栏 | 每周六更新,共 32 期 | 简介: 主要聊有关建筑学教育的事儿,从宏观理性思考,到微观课堂记录,从师生多方面交流,到教学实验记录。另外,也有对教育方面一般性问题的思考。

实在没精力把这个专栏写完了,目前在整理出书。前几篇是免费的,后几篇是收费的,收费也是意思意思的,不够在闵行交大吃顿好饭,我只是出好奇想做个实验。也可以等书出来再看了(杂事太多,不保证什么时候出,虽然和出版社早就签了合同,呵呵)

说:

设计教师的角色与作用——与王方戟的对话(3)
设计/专栏 作者: 范文兵 改编自:建筑教育的改革,需要每个设计教师一点一滴主动来做——范文兵访谈王方戟.《室内设计师》编委会编.室内设...

分享 范文兵 的专栏

建筑教学笔记
设计专栏 | 每周六更新,共 32 期 | 简介: 主要聊有关建筑学教育的事儿,从宏观理性思考,到微观课堂记录,从师生多方面交流,到教学实验记录。另外,也有对教育方面一般性问题的思考。

说:

设计教师的角色与作用——与王方戟的对话(3)
设计/专栏 作者: 范文兵 改编自:建筑教育的改革,需要每个设计教师一点一滴主动来做——范文兵访谈王方戟.《室内设计师》编委会编.室内设...
6人
范文兵
杂家,教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4510 )

  • old dreamer
  • 菌菌
  • St.Nicole
  • La vie en Rose
  • 蘑菇
  • 华益益
  • 尼跋跋
  • 乡村水泥路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

UAL
本站 由 fwb 于2011年11月14日创建